关于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与实践_教学论文-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关于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与实践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07

研究性学习是现阶段出现在中学教学中的新事物,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导演”的角色。这无疑是教学中的一次革命。但是我觉得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中情境式教学的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研究性学习还不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仍然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 创设情境的理论依据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象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象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为使学生“需之切” ,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这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 创设情境的实践意义

1、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动力源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在研究性学习中,实际上也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激奋的教学情境中,不仅能引起学生认识的飞跃,唤起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并以自身全部的心理能力参与其中。也就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等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认知过程依赖于思考,思考是学习者主动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是不能直接教授学生智能操作的,学生也不可能光靠吸收他人思考的结果而学会思考。因为学习是学生能动地吸收知识的积极活动,不是被动的消极行为。当学生在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对教材进行认知上的操作时,知识对学生才有作用和意义。如果教师只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那么知识就沦为教条。教师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促进智能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进而调动表象储存,作重新组合,构成知识的新意象,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中,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使智力得到新的发展。

3、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由于创设的情境以愉快、轻松的方式进入人的意识,这就容易在认知领域里形成经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刀光剑影式的咄咄逼人的教学方式,即使其道义上公正,也总会引起接受者的不快或紧张反应,往往不经深层思考而遭抵制。教学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方法。它改变了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使传递的信息在认知中不断获得加强。

4、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统一。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协调发展。我们常常听一到学生用这样一句话来赞扬某个教师的讲课:听这个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是享受就意味着学习过程充满快乐的情境体验,学生的紧张心理荡然无存,教育者的意图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得以实现。为此,作为教学主导者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得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出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也能“亲其师,信其道” 。

三、 创设情境的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高二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我曾经组织学生针对“人性是否自私”的问题展开自由式辩论。学生热情高涨,在课前作了认真的准备。课堂上,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得面红耳赤,足足用了三十分钟仍未分出胜负。在这场辩论中,有的学生言之有理,有的学生概念模糊,有的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这恰恰锻炼了他们随时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申述理由,也锻炼了自己灵敏的思维能力。而那些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中,也没有无动于衷,也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虽然这堂课的所谓“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我觉得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印象特别深刻,理解也特别透彻。总之,通过这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2、问题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例如,在讲到高三政治常识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我及时抓住了当前的时政热点

──美俄关系的变化,创设了问题情境。先介绍美俄关系的现状,着重指出俄罗斯对美国关系的变化,如“9·11”事件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美国打击恐怖活动,关闭了驻古巴的电子临测中心和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等,然后提问: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做?美俄关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何在?课堂上一下子热闹了,我试着叫了几位同学发表看法,其中不乏有肤浅的、片面的观点,有的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时我适时地引入新课,学生们带着悬念学完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含义和作用,最终也真正领会了美俄关系变化的实质所在。在讲完这个概念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自己给自己创设情境,学生涌跃发言,谈到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中东问题等,我再次点拨,帮助学生完善答案。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发展了认知能力,特别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

3、课外阅读法。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加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现阶段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尤其是确定实行“3+X+1”考试之后,一些学生对时事政治或社会漠不关心,甚至对“APEC”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不得不是政治教师的悲哀。从最终来看,这也是不适应高考要求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注意材料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定期印发给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内化,也可使即将要学的知识在课前就得到预习。同时,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经过实践,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高三政治课的教学。

4、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 创设情境的要求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我觉得着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1)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识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3)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 。(4)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 ,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2、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近年来,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试题,成为

高考命题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端、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只有当学生明确了一个概念或原理后,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这一概念或原理,才可以说他们是真正掌握了。

3、用于创设情境的材料要精,而不能滥。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 ,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都市报道 2019 郑州小升初改革:32所民办中学今日派位33764人参加 电脑派位今录取4860人 下一步面谈?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8 Lesson3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我就是我-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蔡佩华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俞英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秧秧

小升初教辅推荐来了 希望对即将小升初的宝宝会有帮助

小升初真题讲解9

小升初常考题型七,相遇问题与比例的综合题,画路程线段图巧解题

奥数竞赛熄火,小升初会终结吗?

与"关于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与实践"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