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造较大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飞学生的智慧,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实现他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情景教学法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方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
一、思想政治课创设情景境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可言”。
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象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于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创设教学情境,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习,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叶圣陶说过“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的主旨就是要实行情境教学。教师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个知识点时,引用了辽沈战役这个历史故事,接着提出问题“毛泽东提出先打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了铺垫。情境导入法常采用的方法有温故启新式、悬念诱思式、情境切入式。
情境渗透法。情境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导入部分,还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在导入部分,我们已经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如果在下面的教学中不能继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那么学生很快就感到学习乏味了。这就好比一堆燃烧的木柴,不及时加柴,就会逐渐熄灭,如果能够及时适量的加柴,它能燃烧的越来越来越旺。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处理每一个大的知识点时,都为我们授课提供了生活化的素材,使我们能够把情境教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成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时,引用的是“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工厂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讲授“矛盾的特殊性”时,引用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俗语;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设计了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故事,他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提出“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引用的素材,可以是学生的生活常识,可以是警句谚语,可以是历史故事,可以是事政热点,总之做到了生活情境的提出与课本理论的传授有机结合。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举例法、小组讨论法、分角色扮演法。
三、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把握“度”。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理论知识。如果教学中一昧追求情境,可能就偏离了教学的正常轨道。这就要求教师“精”备课,并不是教材上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创设情境的,对于那些有必要、内容适合创设情景的知识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精”,不拖泥带水,做到激发兴趣与掌握知识辨证统一。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变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高考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讲授“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时,我们可以引用“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这生活素材来创设情境,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意义是什么?文化意义是什么?政府需要履行什么样的职能?”让学生感悟知识在不同模块间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用什么样情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实际上,我们教学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往往冷落了持有与教学目标不同意见的学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这种做法在情境教学中是有害的。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的结合,使知识的吸附和情感的熏陶成为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2014高三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每日一汇
北京海淀2015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2015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014宁波市鄞州区高三政治5月模拟试卷
高三政治上册第三次段考检测试题2014
高三年级政治期末试卷2015
2014高三政治下册3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2015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上海市天山中学高三期中考试政治试卷2014
2015届北京海淀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下载
2014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衢州二中高三政治三模试卷2014
高三政治上册第一次模拟试题2014
高中三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整理
2015届高三政治质量检测题
2014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试题
新余四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段考政治试卷2014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2015北京东城高三期末政治试卷及答案
2014高三政治模拟试卷练习辅导
2014高三上学期文综二诊试题
2014浙江严州高三政治考前模拟试卷
2015高三年级政治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14高三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政治下册月考试题汇总
2015高三上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汇总
高三上册文综第一次月考试题2014
高三政治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2014
高三政治一模试题2014
2014高三政治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