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难学--太乏味,为什么回这样?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很多老师认为难教--太枯燥,学生也认为难学--太乏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结合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导入要生动有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这样,既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变成非常喜欢思想品德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落实了教学目标。
三、教学语言要动感和彩色
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他们认为想品德课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可见我们的教学在过去是多么失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
教师在上课时,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也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教师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出来,主动性自然就发挥出来,也就不再有思想品德课毫无生趣的结果了。
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极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授课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彩色、动感的语言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放下“学究”的架子,收起习惯板着的面孔,而是要带入与课堂教学相融洽的肢体语言、情态语言,把知识的情与景用显见的情态、肢体、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既直观又形象,既活跃的气氛又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得一堂课再不会象以前那样沉闷而且无生趣,致使教师头疼而学生反感抵触。
四、学会利用学科整合优势
思想品德课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到很喜欢,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个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五、上好社会实践活动课
《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六、善于利用激励艺术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八下第六课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教学设计
《我们的大地妈妈》的教学设计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
八下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
八下第七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教学设计
八下第九课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八下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说课稿
《我国的国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学设计
《让我们选择坚强》说课稿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的教学设计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知识助我成长》教学设计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教学设计
八下第三课第二框《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教学设计
《我能行》的教学设计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设计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教学设计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
《为垃圾找个家》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课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
《防患于未然》课堂实录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维护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课堂实录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