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性质和规律,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做事如此,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是广大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那么,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怎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形式,才是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呢?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明白这个问题是相当重要的。本文试着对这两个问题作探索性的论述。
一、 学生的主体性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是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展现和发挥。我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1. 主动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效果如何,全看学生的接受、理解和吸收的程度,且紧紧维系于学生主体的主动程度(即学生主体的会学和乐学)。因为,学生(主体)和学(主动)是教学活动的内因,教师和教是教学活动的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很显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便毫无意义。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2. 创造性
没有创造,世界就不会前进。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着创造性的人才。未来的竞争,相信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为祖国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此应当指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与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是不同含义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东西,而学生的创造往往是前人经历过的,只是他本人未知而已。
一篇习作,一件小制作,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学生的“创造”。与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相比,这样的“创造”似乎实在是过于细小,微不足道。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这个“创造”促进着学生本人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为他们以后从事社会的创造活动和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学生的创造一定要有社会发展的价值,而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是否培养之。
这样的创造性,我们称之为初级阶段的创造。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栋梁。在学生这一主体者身上,如果看不到这样的创造性,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又从什么地方说起呢?
3. 最大限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不要“放羊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因为“放羊式”教学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填鸭式”教学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性要得以最好的展现和发挥,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的。只是,我们要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小至最小,学生的主体大至最大。这个“大至最大”即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性展现和发挥的最大程度值。
二、 主体性的体现
课堂教学中,怎样的组织形式较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答:自学、讨论、质疑和尝试(固然不只是这些)。下面对这四种组织形式逐一阐述之。
1. 自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将是终生受益无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忽略了它,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课堂上预习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自学,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当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 讨论
叶圣陶先生说,在教学方法,“应提倡用启发诱导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材(知识)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
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会意识到,学习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参与。为了参与讨论,必须认真自学教材,圈点勾划。听别人发表意见时必须仔细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又必须据理力争。
讨论可以集思广益解决疑难。一个班的学生尽管年龄差不多,但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经历、视野等的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便有了差异。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既解决疑难,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的表现。课堂教学过程,就其认识过程的实质而言,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去激发学生,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组织讨论解决之。
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在此,我们要裁减教师的一厢定势之问,让学生主动发问(注:并不否认教师精炼提问的重要作用)。教师满堂问,学生无质疑的主动权,穷于被动地应答,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便无从展现。
4. 尝试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先讲后练”、“先导后学”。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填鸭式”教学、“问答式”教学便是传统教学思想的典型。这两种典型,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地发挥和展现。尝试教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就是:“先试后教,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它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
尝试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先试一试、做一做。不必期望学生的尝试非常的合乎所望,须以相当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尝试,允许学生在尝试中出现错误。学生的尝试过程,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耐心地指导。学生尝试正确,哪怕只是一点点,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学生尝试错误,就耐心地加以指导纠正,不要一味指责。
尝试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培养敢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去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高一2014年政治必修同步练习题经济制度
14年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题下学期
20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题吉林一中
14年政治高一必修同步练习题税收
2014年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题揭开货币
2014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多变的价格
14年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题消费
14年高一必修政治同步训练大庆铁人中学
14年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20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连云港市
2015年高一政治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练习题含答案
2014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题企业
高一2014年必修同步政治练习题神奇
14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市场经济
20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练习题科学发展观
2014年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题吉林市
2015高一政治第3课第1框消费及其类型同步练习
14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生产
15年高一政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步练习
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题盐城市
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练习选择
高一2014年必修同步政治练习货币
政治2014年高一必修同步训练下学期
政治高一必修同步练习题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练习题投资理财
2014年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题个人收入
2014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多彩
14年高一必修政治同步训练题下学期
高一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同步练习题及解析
2014年政治高一必修同步练习对外开放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