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正确把握好“四度”。
一、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任凭教师随心所欲、尽情拓展,这样尽管教师费了功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仍有可能不得要领。所以,深化和拓展教材要有“度”,要以大纲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
二、知识传授要讲疏密度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两种做法值得注意:一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反复讲解,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快节奏、大容量地讲授,使知识安排过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要避免上述两种错误做法,教师就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备课和授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
三、课堂提问要适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提问不当的情况,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一律,不分对象等等。要克服这些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第一,提问要难易有度。如问题过易,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问题过难,学生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第二,提问要数量有度。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也绝非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繁,使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提问的次数必须适度。第三,提问要“点”“面”有度。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按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要使中差生特别是差生有充分的机会回答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切忌把回答问题当作某几个优等生的专利。
四、举例证明要有力度 1、列举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证明,以增强教育效果。而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毕竟有限,且有的离学生生活太远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事例。
2、事例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切忌不加选择地信手拈来。如果对事物不加筛选,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紧紧围绕讲述的重点慎重选择,以增强说明力度。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管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力求使每一节课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我国首次明确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康伟: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路径
政策解读:保险业迎来全面升级
政策解读:保险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李克强就东北等地抗旱作批示:最大限度减轻损失
刘成鸣:“最后一公里” 路通更心通
习近平谈市场经济: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完善宏观调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王为正:以健全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葛丰:户籍制度改革善建者行
姜胜洪:打好微信平台舆情监管主动仗
连维良:着眼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图解:国办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
深阅读:让“公众号”更有公信
李克强:调整经济结构 促进转型升级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赵正永:以“三正”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善用社区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
陶希东:跨界治理的六大着力点
习近平谈“三农”:端牢“饭碗” 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我国改革的总体特征与现实要求:渐进中必须要有更大突破
中国经济创新红利远未释放
杨英杰: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和自然两个规律
还有多少基本公共服务乱收费
张占斌:“新常态”经济发展仍需合理速度
刘进军:构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与约束机制
徐伟新: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