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正确把握好“四度”。
一、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任凭教师随心所欲、尽情拓展,这样尽管教师费了功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仍有可能不得要领。所以,深化和拓展教材要有“度”,要以大纲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
二、知识传授要讲疏密度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两种做法值得注意:一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反复讲解,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快节奏、大容量地讲授,使知识安排过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要避免上述两种错误做法,教师就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备课和授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
三、课堂提问要适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提问不当的情况,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一律,不分对象等等。要克服这些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第一,提问要难易有度。如问题过易,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问题过难,学生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第二,提问要数量有度。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也绝非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繁,使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提问的次数必须适度。第三,提问要“点”“面”有度。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按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要使中差生特别是差生有充分的机会回答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切忌把回答问题当作某几个优等生的专利。
四、举例证明要有力度 1、列举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证明,以增强教育效果。而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毕竟有限,且有的离学生生活太远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事例。
2、事例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切忌不加选择地信手拈来。如果对事物不加筛选,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紧紧围绕讲述的重点慎重选择,以增强说明力度。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管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力求使每一节课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培育健康心理
第三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第一册追求高雅情趣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 教学设计(二)
犯罪与刑罚 教案
《新学校、新同学》教学设计
第二课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情绪——奇妙的窗口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第五册《思想政治》各课主要知识点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四课第一框题 人生自强少年始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我上中学了》教案
初三第一框体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时事热点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情绪需要调节 教案(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第四册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第六册基本路线
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一课 第六框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努力塑造良好性格 教学设计(二)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