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研究与探讨。解决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笔者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如何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等方面写下了自己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关键字:心理健康特征 心理健康问题 解决办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教育方针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求。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的转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有增加的趋势。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所谓健康,是指没有身体疾病,拥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方面,能够把求知增长才干看成一种人生的乐趣,兴趣爱好广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善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胜不骄,败不馁,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冷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待考试既重视又无焦虑感。
2、在个性心理方面,其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相符,能自尊自爱,有较清醒的自我意识,既能悦纳自己,又有自知之明,能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很好地处理与同学、朋友及师长的关系,在集体中受欢迎并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发展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而稳定,善于自我调节,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在生活心理方面,关心家庭,热爱生活,尊敬父母,尊老爱幼,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惜时守信,不过分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中存在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而心理障碍居首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不适、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涉及遗传因素,生理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原因。下面简单地分析几种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组织形式。学生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约占全部生活的三分之二,家长是学生最早的老师。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长远作用。一般来说,凡是家庭教育好的,孩子成长得就比较快些,比较好些;反之,孩子进步就慢,有的甚至会变坏。这样的正反事例不胜枚举。据对1991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88名选手的家庭状况调查表明,这些家庭良好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教养方式对这些选手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一些学生产生不良品德和性格的原因分析,有人对农村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对老师批评无动于衷,缺乏进取心的学生中有81%的人在家受过体罚;说过谎的学生中有64%的人是由父母打骂才说谎;性格孤僻,冷漠,缺乏同情心的学生中,有73%的人在家时常处于棍棒威胁之下;过于自私贪婪的学生中,有87%的人常在家得到家长过重的物质奖励。再从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看,其中就有重要的家庭因素。如有人对142名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调查研究发现:家长或其他成员有劣迹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起着消极诱导和熏染作用的占10.5%;家长丧失管教能力,放任自流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占51.4%;家长娇纵,偏袒致使孩子肆无忌惮从而违法犯罪的占16.9%。以上三项占了78.8%。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年轻一代的发展好坏,虽然有多方面原因,但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它在孩子成长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齐刚弑母案,“蓝极速”网吧纵火案不再发生,父母和家庭成员应该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2、学校因素。中学时期是学习史上的黄金时期,他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在学校里,老师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专业知识,学识人格以及学校的环境风气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目前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时,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致使教师布置作业过多,使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过不完的考关,再加上学习成绩名次的公开,压迫学生喘不过气来。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只面向少数学习成绩好或有特殊背景关系的学生,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社会因素。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流剧增,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往频繁,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激烈,大众传媒深入到各个角落,这些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发生严重的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从而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4、心理因素。进入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已初步具备了自理能力,不必事事依赖父母了,这时,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附,渴望获得独立。然而,由于学生阅历、经验少,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困难,或者不能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致当事与愿违时就感到无能为力,造成紧张焦虑。又或者由于辩证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情绪容易波动,出现偏激认识或冲动行为,害人害己。据报道,有几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因为小小摩擦发生厮打,致使其中一人身中数刀,不治而死。有一名16岁男生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用刀捅死了自己15岁的同宿舍同学。一些教育工作者沉痛地指出,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等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者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忽视,它已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办法来帮助他们:
1、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1994年,国家教委明文规定:"中小学在活动课、科教文化活动中每周要有0.5课时用于健康教育。"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或者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上,使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明确要摆脱依赖性,真正走向独立,准备承担成年人角色,就必须从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开始,即从生活自理开始,从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开始,做好某项家务,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好功课等等,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把握各种机会,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成年人的意见,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绝善意的批评和帮助,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关注和接纳学生,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不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评判,同时,应胸怀坦白,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认识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行为养成活动等,引导学生消除不良品行。注意榜样人物对学生的亲切性、可学性与感染性,增强其对榜样的理解、认同与效仿。因此,作为教师,同时又是学生的心理咨询者,一是要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要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同时,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培养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只有三结合,才能发挥整体教育的合力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实,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他们心地单纯,思维敏捷,感情丰富,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可塑性强;他们也正处于“英雄期”,“起飞期”仰慕英雄,渴望起飞。我们应该积极帮助他们寻求自信,走出困境,迎接阳光,挑战未来!
第三课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教案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单元计划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学案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教案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教案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教案
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梳理提纲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教学设计
第三课 同济携手共进教案
一念之差教案
初二政治第三单元 在合作中发展复习学案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而行”单元计划及教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设计
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期中考试】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单元计划及教案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教案
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初二政治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复习学案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第三课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教案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教学计划及教案
第4单元 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复习学案
第一课《走近父母—沟通与和谐》教案
〈友好交往礼为先〉教学设计
第15课 《搭建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