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习邓小平理论要与学习邓小平的创新精神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提高青年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意义。邓小平理论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充满创新,尤其是研究邓小平理论中那些体现了创新精神并能推动实践发展了的理论,这对于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有着充分的说服力感染力。所以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纲领,也是树立以人为本,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人才的指南。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邓小平的创新精神的结合,这是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有利方法。那么,在学习邓小平理论中,应该学习邓小平哪些创新精神呢?本文作以初步探素。
关键词:深厚的理论功底 传奇的斗争经历 非凡的个性品质 “抛”、“扬”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进取的和创新的。邓小平理论产生,就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的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问题的光辉结晶。研究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对于迎接未来的竞争和挑战,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业绩,大有裨益。 一、邓小平创新精神产生的契机 创造心理学揭示,人的创新精神的焕发,需要内外部许多条件,而社会环境、责任意识和个人的素质,则是产生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因素。邓小平的创新精神也正是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的特殊大环境下,再加个人丰富的理论素养和治国安邦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一)、寻找建设新路是邓小平创新精神的环境驱力。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是:问题成堆、百废待兴。在急需要解决的众多工作中,邓小平抓住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即建设道路这一核心问题探索,提出新方略,拿出新举措,作出新决策,把伟大的祖国引上通往胜利的新航道。所有这一切,成为邓小平创新精神的环境驱力。
(二)、领导核心的地位是邓小平创新精神的责任动力。
“文革”结束后,历经磨难和坎坷的邓小平,以七十多岁高龄再次出山,他以共产党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毅然决然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邓小平曾讲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这种对祖国和人民深情热爱的宽广胸怀,激励他在十年动乱后国际国内及其复杂的情况下,以革命的创新精神和坚强毅力,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独特的个人素质是邓小平创新精神的巨大潜力。
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也是激发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能否具有创新勇气和创新作为,还要取决于个人的具体素质,邓小平独特的个人素质,决定了他具有创新精神的巨大潜力
首先,深厚的理论功底。邓小平很早参加革命工作,曾在西方的法国和半东方的俄国留学,长期从事党和军队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具备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文革”中流放江西,带着思想上的问题,重新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使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内容相当熟悉。更重要的是,邓小平从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着眼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为他创造性地发展毛泽东思想,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
其次,传奇的斗争经历。邓小平有着非常丰富的革命经历。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到巴黎公社的故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白色恐怖的都市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领导过广西百色武装起义;参与指挥过举世闻名的解放战争,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一生之中“三落三起”的坎坷经历。特别是他每次陷入逆境都是由于坚持正确意见而遭到错误的处理而“落”,而当真理被普遍认识后,邓小平就奇迹般地“起”,这种大落大起的经历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意志,形成了他透过历史看未来的唯物主义精神。磨难是财富。这些富于传奇的个人经历和十分全面的工作经验,使他具备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统揽全局、驾驭各方、审时度势、处事果断的非凡才能。这些是创新精神产生的重要条件。
再次,非凡的个性品质。邓小平的个性品质是具有创新的心理和品格素质。坚定果断,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敢破陈规;不迷信古人、洋人和“圣人”,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是邓小平一贯的工作作风。深厚的理论功底、传奇的斗争经历,再加上这些非凡的个性特点,使邓小平的一生保持着不断进取的活力和旺盛的创造力,而且,这种活力和创造力,愈到晚年,愈放射出奇异光彩。 二、邓小平创新精神的主要特征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主要贯穿、渗透和体现在他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
(一)从否定错误中开辟新道路的勇气。
何为创新?“创新”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是指提出别人未提出的思想,和作别人未做过的事情,它是在原来事物基础上,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引伸发散,否定重构等,设计创造出一种与原来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新事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对旧有的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这需要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在这方面邓小平堪称表率。在当时粉碎“四人帮”后,面对很多人认为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否定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就是“砍旗”,就是否定毛泽东思想;面对当时的中央负责同志主张“两个凡是”,邓小平坚决否定“两个凡是”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邓小平创新精神最大成果。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的高明和伟大之处在于:把“否旧”和“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对旧的事物,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抛”、“扬”结合。例如,在对待什么是社会主义?他以否定命题的形式多次阐发了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等。这样,他一方面是用排除法来弃这些非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同时又以否定的形式来思考和表达肯定的内容。比如他对贫穷的否定就是对富裕的肯定,对忽视发展生产力的否定就是肯定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观点,这种创新是从原有基础上发展、升华来的,既对过去的结论有一定的继承,又对过去认识上的解释,这是邓小平创造智慧的过人之处。
(二)、从经典结论中发展新认识的睿智。
邓小平不拘泥以往的结论,善于对已有的结论根据形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拓展、延伸出新的认识,把过去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境界,这方面有:
1 根据形势的发展拓展已有的结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列主义的一个正确的结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的提高,对这一理论认识也应有所不同,因此,邓小平及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判断,使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结论更符合当代的实际情况。
2、根据现实情况界定过去的提法。社会主义分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毛泽东对此也有过不同的论述,但从以前的苏联到解放后的中国,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到底处于什么阶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的认识。邓小平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似乎与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有些“倒退”,但实际这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新发展。。
(三)、从总结实践经验中作出新判断的敏感。
对现实中涌现的新事物,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敏锐的感悟,是激发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因素。邓小平热情关注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把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并用以指导群众实践。像对待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的做法,曾经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当时争论的焦点是这种做法是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邓小平以中国改革总设计师的敏感,满腔热情地站出来支持这一新事物。并推广总结制定出一系列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蓬勃发展。
(四)、从纵横比较中提炼新思想的胆识从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提炼新思想,是又一种创新。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在这方面表现出特殊的胆略和卓识。
1、在纵向比较中提出新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一大政治优势,但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上来后,有一段时间,又出现了轻视思想工作、否定精神文明。邓小平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带来的危害,提出了着名的“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新观念,保证四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在横向比较中思考新对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时代宣告结束,世界一时呈现复杂多变、难以做出确切结论的新情况。面对这一新情况,我们对外政策重点放在哪里,关系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国家经济建设。邓小平分析了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深谋远虑地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正确方针。他的这个新对策为我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在综合比较中提出新构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新构想。在分裂国家的统一过程中,要么兵戎相见,要么和亲联姻,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邓小平通过综合比较,权衡各种利弊得失,提出用 “一国两制”方法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充分显示了邓小平非凡的创新胆识。古今中外,世界上还从未有哪个国家实行过“一国两制”,它既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家一般是单一制政体的理论,又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联邦制,这一理论对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三、邓小平创新精神的现实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大大改变着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知识视野和行为与生活方式。面对新世纪到来,没有创新就无法生存和竞争,更谈不上发展。为了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新的世纪再创辉煌,我们必须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学习邓小平的创新精神,从更高层次上认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前进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创新精神。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将在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为动力的经济,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未来智力经济的制高点,是这场新的国际竞争的焦点,谁在这场竞争中拥有大批创新精神的人才,谁就会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独领风骚。为推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大力在全社会大兴创新的风气。大力倡导敢想敢做、勇为人先的精神,当然这种创新使人应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广博的人文知识素养,和与人交往的合作精神,具有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里,邓小平的创新精神的诸多方面,给我们以有益的借鉴。
(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开放的、发展的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每一个历史进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包含着可贵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列宁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最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毛泽东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对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的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社会主义的大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人们的认识也会逐步深化。在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要像邓小平对待革命导师理论那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把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阶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同步测试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二次单元测试试题
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课时同步训练
当代国际社会课件3
自觉维护正义测试卷
感受社会变化导学案
公民的义务课时同步训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3
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课件
八年级政治上册10月质量调研试题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
八年级政治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忠实履行义务课时同步训练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4
意义人生检测试题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8
老师伴我成长当堂练习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0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7
战胜挫折开拓进取导学案
网络交往新空间同步检测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3
八年级政治上册检验学习状况考试试题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
八年级政治上册10月月考试卷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同步测试
塑造自我检测试题
相处有方检测试题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9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