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摘要:
随着网络环境在我国越来越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问题不断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而在这其中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
一、前言
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是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面临的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头等课题。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现今的互联网环境下,对于其内信息的接收者从过去的被动接到到现在的对其信息进行主动传播的主体转变为思想传播的主体。所以我们将主体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发挥我们做为教育主体者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我们还要对其中我所传授的信息的接受者的性质,对其进行网论伦理观宣传,使其受教育者从中感受到责任感,而在其中达到信息传播的规范性。
(二)层次性原则
做为当下的大学生,通过现今的网络环境,所接收的信息不仅仅来自网络中的网民思想,也来自高校中老师所在对其传授的思想。在其中我们要对其进行不同对象不同对待的原责,对大学生进行分不同层次的教育,在校园网中对其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通过网络对其进行影响。
(三)渗透性原则
在现今网络环境下,传统式的政治思想填鸭式教育已经不在合适于当下的教育环境了,有时学生会对此产生掩烦心里。当下我们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时,更应该融进当下的网络中,因为只有所传播的信息被大学生接受,才能起到传播的效果,我们做为思想教育的传播者,更应该努力的融入其中。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今网络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方的关注,便是各高校对于其这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并不重识,由于来自上层的各种压力,无法做到网络宣传为主,各高校还是多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老思路、老思维进行,对于网络的思想教育方式多是形式化。对于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专业的体系化建设与保障,对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关注,而且只有少数人参与不能达到全员联动,这种情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距,达不到传播的要求。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待建立完善
高校所采用的传统式的思想教育模式,其中起主要传播作用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但是这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能以被动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吸收,无法将其主动的授与学生,但是新的网络传播却是以各种我样式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因为有些高校的教网络教育不规范,达不到网络教育的新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
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巨大,这就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识,但是现下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将其整篇整章放到网上,没有针对性,网络宣传上也没有新意,多是以红色为主没有新意,大学生在参与中无法做到主动参与其中,这其中教育效果遭到质疑。
四、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对策
1.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进行定型传,对于高校网络建设宣传,应该加大力量,使其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不断的接受,并且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教育者更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溶入其中。
2.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识别能力。
随着校园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培养学生优秀的人生美德,使学生不仅有一种有素质的教养更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对社会上消极的信息进行低触。现今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其思想与价值观对于以后的政治素质尤为重要,高校教育者应该通过网络政治教育对其进行根本程度上的教育,让其对于网络上的信息有选择的性的接受,用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不断加强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规范网络行为。
高校对于网络上的消息应该加以低制,并且对其对大学生所产生的不良效果加以纠正,这是高校对于大学生良好教养培养的关健,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教育,让其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加强,对其中一些不育的信息加以低制,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司得到一种提高,这是一种潜意漠化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对的自身进行提高。而且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宣传者更应该对其学生的法制观念加以宣传,对网络的法律法规加以大力的宣传,而且对于网络中的一些错误的想法加以纠正,对于一些网络上的规责加以大力的宣传与制定,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加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其可以更好的遵守法律法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到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开展,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郑华.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彭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4]宋佳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2.
第二篇:大学生党建管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摘要: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党建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也面临着各种障碍。辅导员需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当学生的保姆和保安,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入党介绍人,人生导师。辅导员在党建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把关,建立考核体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同时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水平,在大学生中起到党员榜样的作用,选拔出合格的中共党员,为中国共产党输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管理工作
辅导员在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员新鲜血液的注入者。同时,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引路人和指导者的作用。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辅导员在党建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辅导员还需时刻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从而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党组织,从优秀青年学生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考察预备党员,培养优秀青年学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共党员。健全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和正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辅导员必须打好的扎实基础。面对高校扩招的现状和辅导员工作性质界定的不确定性,让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更大的难度。
一、目前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较多,导致了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不利于辅导员专心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几次辅导员专题培训,了解一起参加培训的辅导员工作者,大家一般都会讨论学生数量,经过个别谈心,发现辅导员带的学生数多数在200到300学生左右。对于专业比较多的,学生不仅仅数量大,而且各种层次,各种专业,辅导员工作过多过杂。
二是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界定不确定性。作为高校辅导员,最初的来源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高校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现在随着学生的时代特点,和为了满足高校的教师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现在的辅导员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生生活、安全、评奖助、就业成了辅导员工作的重心。然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了摆在台面而不落在实处的一项职能。完全失去了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个名称的意义。
三是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当然在学生中是最有权威,导致各个部门需要学生领悟的各个政策和各项活动,让辅导员担任起了监督者,甚至实施者。甚至将各个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逐步加到辅导员工作中,纳入辅导员的考核项目中。这个显然是不够合理,加重了辅导员的负担,从而占用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成了各个部门的代言人,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实施者,一味的强调老师这个领导的身份,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和引领这个朋友的身份遭到了忽视。随着当代辅导员工作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辅导员对大学生进步青年进行培养、考察和发展受到学校制度和辅导员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从学校制度方面考虑,一是减轻辅导员的负担,适当减少辅导员所带学生的数量,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学生思想是需要一个一个了解的,他们对党性的认识只有更多地去接触才能了解。二是学校对党员发展的时间和人数应该灵活。辅导员没有自我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在时间上可以限制,但是具体的学生,入党动机的成熟时间不一定是同步的。对于人数,固定到各个专业各个班级,但不一定每个班发展的人数就是固定的,这让很多优秀的有觉悟的同学认为名额过于少,不必要去争取。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让很多优秀的学生失去了接近党组织的机会。从辅导员自身方面,原因也有多方面的。俗话说人都是有感情的,一般相处一段时间,个人主观意识比较强,很难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虽然在民主测评的时候会让同班同学更加全面地评价发展对象,但难免会主观意识浓厚。辅导员的工作重心过多的用于学生的生活锁事中,对学生的思想沟通交流时间偏少。从学校管理层方面,领导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辅导员开展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了辅导员关于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欠缺。辅导员更多的是学生日常工作管理,学校管理层认为辅导员应该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安全、就业等,然后思想作为精神层面的需求,总是被排在其他短期目标之后。学校派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培训存在着人数少,次数少,没有达到辅导员期待的培训需求。
二、针对以上几方面的障碍,我认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作好,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减少辅导员所带班级和学生数量。让辅导员认识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从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个体,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一个具有信仰的共产党人。
二是定期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课程。端正每一个学生的入党动机,将投向党的事业和个人生涯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学生。让青年学生了解党,并知道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党的制度及成为一个合格党员的要求和程序。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梳理出党在今天的地位的历史发展必然逻辑和社会发展必然逻辑,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并认同党的核心理念。
三是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明确界定部门职责,辅导员配合各部门完全各项学生工作,而不是辅导员包办各部门的学生工作。让教育管理者和学生认识到辅导员不是生活中的保姆和保安,而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入党介绍人和人生导师。
四是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中,明确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从学校层面,制定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考核不仅仅有加分项目,还应该有减分项目,虽然有减分,其实也是对犯过错误学生给机会,只要好好表现,一次的错误并不会一票否决。只要努力积极向上,都会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按照高标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严格要求。强化学生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竞技体育等各项活动。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固然重要,这是代表一个学生专业能力优秀的最好的证明。但不能代表一个学生对党性认识的觉悟和水平的高低。应该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竞技体育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各个方面的带头作用,通过团队协作,增强综合素质,提升个人能力。
五是健全党建管理工作制度,让辅导员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有章可循,同时也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选拔,选出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合格的中共预备党员,为中国共产党流入新鲜血液,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六是从教育管理层面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辅导员相关培训,提升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入党介绍人的专业水准。思想是人类生存的灵魂,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紧跟时代潮流。如果一味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安全状态,忽视大学生思想状态,会导致大学生盲目跟从社会潮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学生梦想中的象牙塔般校园也密切跟社会合流,学生通过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选择性吸收社会知识和分辨善恶。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四观,走正确的道路,做一个有信仰的大学生,不得不从管理层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党建管理工作队伍也必须强大,提升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队伍成员的水平,提供给党建工作管理成员更多地有选择性地机会进行培训。
最后,作为辅导员,更需要认识到学生的时代特点,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90后在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盲目到理性,从浮躁到平各,从片面到整合,从怀疑到理解,从独立到合作,从独善到参与,从回避到担当的趋势。这要求辅导员更多的参与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展现机会,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竞技体育等活动中脱颖而出,找到自身的价值,充分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地感悟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党和党组织,让学生争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参考文献:
[1]四川省高校辅导员第四期大学生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培训讲义,P100.
[2]四川省高校辅导员第四期大学生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培训讲义,P104.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提升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大学生精神生活却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状
根据国内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精神生活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同时大学生在信仰、心理等精神生活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失序、失落现象。[1]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两极化和矛盾化的特征,即积极的与消极的并存。
(一)自主意识增强与精神家园失落相矛盾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是人们精神的依托和行动的指南。[2]当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增强,表现在学习上的求知意识增强,生活上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许多大学生重视学习,渴望成功,励志成才。但有的人信仰却出现多元化、功利化、世俗化。有的人以金钱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有的人则以谈恋爱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大学生精神家园存在失落现象,有理想信念但急功近利,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精神动力不足。
(二)心理需求强化与心理承受力弱化形成反差
大学生处在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性断乳期。在面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现实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多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尊重,期待关注,但缺乏个性差异认同。他们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有时只能快乐共享,不能压力分担。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我行我素,个性张扬。在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时,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又缺乏有效途径排解时,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种反差容易导致大学生精神生活陷入孤单、空虚、寂寞的境地。
(三)精神生活形式丰富与精神生活质量不高并存着
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如上网、旅游、阅读、听音乐、看电影等,但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并不是很高,体现在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有的忙碌于微信等虚拟社交平台;有的痴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有的依靠于网络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消磨时光。使得大学生自我理性意识减退,对未来感到困惑迷茫却又无法排解。精神生活质量不高成为了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责任担当
马克思曾高度概括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即人的本质(社会属性)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自然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突出地体现为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引,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负责。通过教育的方法与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振奋精神,崇尚真理,提升境界。
三、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铸造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阐释了当代人应该具备的价值取向,更应成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指南。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以丰富和改进。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经常性地开展以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等主题的公益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寻求个人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点,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实现个人精神生活与社会精神文明的有效整合。
(二)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平台,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大学生的精神与心灵。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校园文化主动向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拓展,从满足大学生的实际精神需要出发,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达到优化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时,要注重人文关怀,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素质拓展和生涯规划设计等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后,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大学生自我成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
(三)以把握网络时代脉搏为抓手,改良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当今影响和决定大学生精神活动的宏观环境中,互联网+的网络概念是很重要的因素。首先,建设一批有思想性的思政网站,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其次,要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最后,经常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品位。改良大学生精神需求,避免不良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渗透。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美化大学生的心灵,激发大学生的灵感,开启大学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6).
[2]祖嘉合.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J].教学与研究,2011(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四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调研
摘要: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萌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并使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通过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对于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方向,凝聚学科建设共识,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认同感
网络在促进社会发展,扩大人们交往空间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丰富了道德规范的内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魅力吸引,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现状分析
自十余年前,便陆续有学者试图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定义,由2000年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的研究,再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针对性对策的研究,可看出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在一步步完善与加强。
1.大学生使用网络(手机)主要用来沟通与娱乐。
目前,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手机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现实生活中,手机上网占据着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手机用户的增长态势突出,成为手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2.大学生对时政接受度较低。
时事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在许多学校教育中情况不容乐观,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形势与政策教育取代了时事政治教育,并融入了一个更广泛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国现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而成熟的体系,但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大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性较低。
随着思政教育的深入,掌握学生信息能帮助老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成才,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持学生的稳定,为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老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思政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二、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现状的原因探寻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探索到20世纪初的主动出击开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在国内开展地如火如荼,然而其效果很不理想,尤其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生,对其的认同程度只是一般,甚至存在部分学生对此没有想法,可见他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陌生。综合来看,笔者经过对调研的一系列分析,可以判断当今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较低,原因是复杂的,笔者试图归纳如下:
1.沟通和娱乐成为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主要目的。
网络(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载体,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手机)走进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大势所趋。
2.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较低。
由于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接受平台,通过了解各类时政新闻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知,促使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与特征,锻炼独立思考的责任意识,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怀。
3.师生间仍存在一定的网络沟通隔阂。
当下高校中,师生对相互间的沟通其实都需求迫切。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却很少有师生以朋友的平等方式进行沟通。
三、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走向探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发现其中的问题后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从外部因素入手,着实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1.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队伍。
配备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队伍,从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方案等方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持,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加强时事政治的传播程度,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程度进行提升,使他们潜意识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认同。
2.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
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创造一个互相交流、相互促进的氛围。老师通过各类平台(QQ、微信等),利用这类平台的易互动性,将大学生吸引到校园网或者是高校网中,势必会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影响力。进而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3.热点式切入曲线式灌输的新理念。
当下的热门事件作为切入口,尤其是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一类事件,对此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知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面加强学生了解当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趋势,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曲线式灌输,以一种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达思想政治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对于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方向,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山东、江浙、四川、甘肃部分地区的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和接受程度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有一个基本认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探索的是一个未知的永远充满变化的网络世界,只有在充分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才能更好地展望将来。
参考文献:
[1]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2010(1)
[2]任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政学科30年.2014(8)
[3]谢玉进,胡树祥.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
[4]邹宇,沈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11(2)
第五篇:大数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究
[摘要]
现在大数据时代和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对比,发现很多的资料载体都具有全面化、丰富性、多类别、传播性、繁琐性、及时性和高含量的特点,因此它也给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点。高校是思想最为集中、知识最为丰富和网络信息技术使用最为充分的主要阵地,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等因素都会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它在教育领域中的融合程度也在逐渐的加深,并且逐渐发展成为教育事业的主要潮流。怎样把大数据时代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起来,是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行的重要内容。
一、大数据时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
(一)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种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为普遍的大数据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其中静态信息主要是人工输入的,是保存在学校的信息系统中,是静态的、不容易发生变动或和个人有关的信息资料。动态信息主要是利用机器进行收集,其资料是通过传感器和微处理器进行解决的,还包括一些网络所产生的信息资料。动态资料还可以进行细分:一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平常表现;二是学生的网络表现资料。主要包括网络日志资料、微博、微信、QQ资料等。还有就是在网络中的互动资料,学生在社交网络和别人分享的相关资料、互动的相关消息、话题研究、电子邮件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主要特点
1.全面化和丰富化
大数据载体依靠于网络和传感器等机械,这样就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全面地收集多种多样的信息类型,其中有上课的纪律状况、上课的人数状况、平时的行为表现等资料,并且能够及时地进行监控,形成丰富的数据资料。
2.类型多样、比较繁琐
从储存的模式来看,不但包含了结构化的数据模式,还有多种多样的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从文件的种类上看,不但有常规的文字性资料、个人行为举止、交流、外出、网页浏览记录等信息资料。这些数据类型更加的繁琐,呈现出多样化和异构性的特征。
3.传播性和及时性强
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要特征就是及时性强,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进行思想交流,及时的获得有关信息,对相关的思想动态信息进行研究和处理,从而有效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更加的广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针对全体对象。大数据技术通过大范围的收集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教育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个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采集和研究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所有数据资料,也就是说样本的内容就是整体的信息资料。科学合理的分析所有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记载、存储和研究资料的工具比较薄弱,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只是对知识的积累部分和学生的部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研究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样本进行分析,通常问卷调查和访问等方式。学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真实的调查和研究,被调查的对象是整个全体,数据更加全面科学的反映真实的状况。
(二)大学生思想正式教育的载体信息是多样化的
大数据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只单纯的看重数据资料的精准性,还要对整体的发展态势进行把握。不能过分的关注微观层面上的精准程度,适当的放松会让教育者具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例如在对贫困生进行认定的时候,不但要调查相关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分析学生半年内的资金消费状况,从而判断出学生是否贫困,不用认真仔细的去调查学生每一笔费用是否运用合理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信息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相关关系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无须再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数据来表达现象,让数据去说明情况,不是去寻找其中的根源,也就是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更好地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不用深入探索数据之间所产生关系的原因。例如,数据表明一个学生频繁在自己的QQ和微信中更新自己的情况,并且喜欢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展示在网络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需要经常性的去关注和掌握他的思想变化状况,不需要深入探索他为什么乐于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否和他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关等。
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1.建立大思政观念
在大数据的环境中,数据资料最为珍贵,具有充足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学校要建立大思政观念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育人理念,同时党政工团也要一起进行,积极履行各部门的责任。并且,大数据信息资料来源比较广泛,各个教育对象建立出来的数据都分布在各个数据收集重心。根据这种情况,需要相互配合,积极调整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料,在学校里面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平台,把数据整理、定量分析、数据研究、软件研发和预警干预等功能归为一体,更好地融入新的科学技术,并且有效的融合学校的信息数据和资料。
2.构建大数据观念
第一要加强数据的敏感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数据的敏感度,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判别出能够反映学生思想波动、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并且针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存并充分地使用,以便更好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率。第二要注重数据资料的相关性。根据前面的表述,大数据信息不是完全准确的,是比较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适当的忽略微观方面的精确程度,从整体上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动。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不同数据资料之间的联系,有效的发掘学生的潜力,并且寻找出数据背后和数据之间的思想变化和价值导向。
(二)工作方式的改变
1.利用数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整理、分析和研究数据,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例如,可以把最近几年学生对学校活动的参与状况和网络关注程度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效地掌握学生对相关活动类型的喜爱程度,有效的调整学生的活动方式,运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模式来进行,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的符合实际,更加的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
2.利用大数据库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各个教育对象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性格特征,所以教育工作者不能运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用统一的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大数据库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构建属于各个教育对象的成长记录袋,为各个学生建立起个性化的人才成长方案,表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3.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预警和预测的工作
大数据把数学的相关运算融入到大量的数据中,来推测事情出现的可能性。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推断出哪些学生的思想变动比较大,甚至可能出现行为和心理的反常现象,从而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或是进行心理干预;还有就是一个学习氛围比较好的班级,针对一门课程的上课出勤率比较低,或是学生所坐的位置和讲台越来越远,这就证明学生对这门课不够重视,也可能是该课的科任老师在教学方式上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和交流。
(三)工作载体的突破
高校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有效地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像QQ微信和飞信等载体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性,传播更多的正面能量,加强教育对象的政治审查能力和政治观察能力,稳稳地掌握网络的主导权;积极学习网络新语言,使用媒体和教育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运用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得学生和老师相处的更加融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想的教育。
(四)团队建设的突破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建立大数据观念,掌握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充分使用大数据的效用,提升对于数据资料的观察能力,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效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率。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能够判断是非对错,使得自己在丰富多彩的大数据时代中,能够理性的处理相关的教育对象问题。还可以招收一些和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专业人员,或者和相关的数据处理机构进行合作,让他们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崔龙燕.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56-160.
[2]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80-87.
[3]方宏建,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52-55.
第六篇: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摘要】
优良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在公寓服务功能、管理制度以及文化活动等方面予以加强。
【关键词】
大学生;公寓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荀子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表达出环境因素对人的道德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是大学生的第二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三课堂。这明确表达出了大学生公寓在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而大学生公寓就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在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对大学生进行课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学生公寓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已经意识到学生公寓的建设重要性,其中公寓文化建设则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大学生公寓文化内涵
任何组织和单位都是有文化的,文化表现的是该组织的传统和风尚。我国的大学一般都具有几十年的历史,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精神是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源泉,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中特定场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从属于校园文化,其文化建设水平促进或制约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以大学生公寓及其周围场所和配套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在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群体文化。大学生公寓文化具有主体性与规范性、包容性与多样性、自发性与时代性、渗透性与互动性等特点。[1]
二、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大学公寓文化的结构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和行为文化层面。
1、大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层面:大学生公寓物质文化是指大学公寓及其配套的硬件设施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公寓建筑、基础设施、内部设计、宿舍内部配套设施、水电厕功能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大学生生活的实体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和价值诉求。物质文化层面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校通过公寓建设所传递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
2、大学生公寓制度文化层面:管理制度是保障公寓规范化运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生公寓制度文化的集体体现。公寓制度是用条文化的方式对大学生在公寓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的规范和约束,告知学生们哪些是可以做的、那些是不能做的,以保证公寓秩序的安定有序、人际关系和谐、学生活动健康向上。
3、大学生公寓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核,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纪、办学精神、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等。大学生公寓精神文化渗透在公寓建筑以及设施的配置、公寓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体现为公寓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等方面。
4、大学生公寓行为文化层面:大学生公寓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公寓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行为、言谈及文化组织活动等所有活动行为的总称。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外化,是大学生公寓精神文化在管理人员与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可观反映。
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寓文化建设策略
(一)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公寓服务水平
公寓的物质条件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对公寓的物质需求不仅仅是居住要求,还包括生活起居的质量、功能是否完善、环境是否优美等方面,是公寓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高校公寓的物质文化建设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满足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化水平,使学生公寓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公寓设计结构上做到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在功能上做到完备、齐全,基本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需求,贴近大学生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精心设计学生公寓的自然环境,做到优美而有特色,突出人文内涵和彰显学校底蕴的景观布局等等。营造公寓物质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以公寓为家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同时将这种家观念延伸至对学校的情感上。
(二)强化制度管理,促进学生自律性提高
大学生公寓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中重要组成,既是公寓制度文化的基础又是学校管理制度的重点内容。大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不仅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且也是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由于大学生公寓的集体居住性质,也使得公寓管理制度成为调节和引导学生间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规范。制度建设是外在因素,通过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然后上升到意识之中,促进其自律性提高。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不能单靠某一职能部门或某级学生工作组织来完成。在指导思想上,需要将大学生公寓制度化管理和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使之成为考评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一项重要指标,将其定位为文化育人的高度上。在具体事实上,需形成公寓管理部门、学生处、团委、安全处、教务处以及各学院齐抓共管的局面。[2]同时还要充分地发挥学生会干部和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构建娱教结合的公寓文化活动长效机制
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大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优良公寓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而学生的流动性又需要优良文化在代际间传承,娱教结合的公寓文化活动就能起到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和感染的传承作用。同时,公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分为文化认知、文化认同、现实行为等几个过程,一旦学生从不了解学校的文化到认知再到认同,则会成为其心中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在这个过程中,单纯的说教或制度的约束难以被学生在内心深处所认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则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优秀公寓文化的创建中来,最终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2.
[2]张珊珊.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长沙:湖南大学,2013.
[3]旷永青,叶宗波,吴世先.浅析大学生公寓园区文化建设中德育功能的实现[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63-66
第七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摘要】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发展新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应对策略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开展网络伦理和法治教育;开设专门的上网引导课,提高学生处理、分辨、选择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与趋势。一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机遇,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压力。本文就互联网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互联网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新特点
1、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们交流、互动的必要手段与载体。新媒体的出现提升了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时效性与便捷性。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或者纸质材料的传递与下发,而在新时代的今天,多媒体的出现、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学生班务交流、工作群、学生教育微信公众号等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与重要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奖学金的测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都可以直接通过QQ、微信等平台有效、及时的进行,一方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多了学生与老师交流与互动的机会,使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互联网使服务育人工作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过开会、上课、辅导员找学生谈话等方式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费时间、方式单一等特点,缺乏吸引力与创新性,影响了服务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在互联网时代,应当与时俱进,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应当应用多媒体,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将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元素相结合,提升了授课的效果,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程的吸引力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少学校创建了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与专题栏,定期会更新最新的时事政治与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使大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国家、党的思想,增强爱国情怀。专门互联网就业系统的建立,为就业信息的发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方向的明确、就业率的统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与工作上的便利。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懂得许多的专业知识,总是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迅速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程度有时超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教师在信息上已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学思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服务育人工作,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育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业务素质的提高,服务理念的创新。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舆论监督的难度。互联网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了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表达生活中的心情,发表言论提供了重要的渠道,比如微博、QQ状态、微信留言、BBS论坛等。但是,另一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舆论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困难与挑战。由于大学生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综合素质的不同,部分学生会在网络上传播一些虚假的信息,发表非法言论,浏览不良网页等,而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时很难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与引导。致使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误入了歧途。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2、网络使大学生个体行为发生新变化
网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与信息,善于学习、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大学生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丰富的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素养,明确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对于一些自律意识较为薄弱的大学生,往往沉迷于网络电视、游戏、小说等,导致作息时间混乱。带来了失眠、抑郁、精神恍惚、压抑等不良现象,影响到了学业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出现心理问题,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困扰。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出现偏差,以及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的现象增多。由于网络信息复杂性与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部分大学生被犯罪团伙所利用,从事了侵害他人知识产权、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例如,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利益的驱动,犯罪嫌疑人的教唆,好奇心的驱使,凭借自己专业优势,利用黑客技术窃取他人的银行卡密码、恶意篡改信息等,虽然有时获得了暂时的好处,但却触犯了法律法规,给他人造成了损失,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由于网络虚假信息监控的不足,涉及金钱的诈骗信息出现在常用网站、交流工具上,致使一些缺乏防范意识的大学生上当受骗,造成了财产权、生命权的侵害与损失。
三、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对策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特别能战斗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的责任感,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要具有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
2、开展网络伦理和法治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用以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伦理、网络法制的教育,使其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做到不抛垃圾、不搞侵权、不看黄毒、不做黑客,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员,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在传授网络应用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素质教育,注意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
3、开设专门的上网引导课
开辟积极向上的网站,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上网,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成就、经验和成果,以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等等方面的重大进展就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开发这些信息资源,主动传播到全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消除其不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必须现代化、信息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科学利用网络,优化高校服务育人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马锦燕.因特网传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社科版),2000.
[2]素质德育论:大学生的现代适应与综合素质培养研究.杨维,刘苍劲.人民出版社.2008.01.
[3]信息德育论: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霍福广,刘社欣.人民出版社.2008.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