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了政治论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特点浅见,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课程标准》以旧大纲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并使之更加完善。与原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突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突出标志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构建教学体系。《课程标准》立足于我国,着眼于有中国特色,突出了以讲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及政治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律为主。以高三为例,整个高三年级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的确立,都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密切关联的教学内容中,加强宣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例如:《课程标准》改变了高三教材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比的知识结构框架,删除了原《大纲》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具体内容,变为以讲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为主。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部分,增加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实际上是要求简明扼要地阐述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要求广泛引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证明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我国实行单一制结构部分,增加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维护中央权威的知识点。在宗教部分,增加了我国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的知识点,这一知识点实际上包含着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容。在当代国际关系部分,要求收集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等。上述教学内容都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和组成部分。
2.突出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课程标准》高一部分,是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心线索,主要讲述与我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课程标准》打破两部分分割组合模式,把市场经济一般与市场经济特殊结合起来,从市场经济一般入手,揭示市场经济特殊,落脚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要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常识。主要表现在删去了原大纲资本主义部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资本主义工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垄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等内容,增加了作为社会主义公民必须了解的企业和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财政和税收、公民的储蓄、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课程标准》高二部分,注意用哲学常识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如第六部分单列出社会主义市场与集体主义,在其基本要求中要求列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事例,说明发挥集体主义调节作用的必要性。其内容就直接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竞争公平,反腐倡廉。《课程标准》高三部分在我国的国家机构部分的运用要求中,要求结合我国国家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事例,分析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要求根据我国国家机构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说明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对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
3.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原大纲在考虑教学内容时,具有明显的成人化特点,很多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经验,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也不大注意区别哪些是领导干部或理论工作者应考虑的问题和必备的知识,哪些是大多数中学生应该考虑、可能考虑和必备的知识;讲抽象的原则比较多,而对具体的规范强调得较少。因而对学生想什么,怎么想,做什么,怎样做考虑得较少,缺乏具体知识和具体方法的指导。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往往只介绍先进分子的标准,而缺乏对一般公民的基本要求的教育,忽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就业的需要,致使学生只能在理想与现实间徘徊。《课程标准》增加了与学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思想教育的实施。其一,《课程标准》力求把大道理的灌输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当前和未来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知识为载体,渗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关于国家理论的问题为例,在讲授国家理论部分,以我国的国家制度为课题,下设了四节,增加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两节。我国的国家机构扼要地介绍了我国政府的组织体系及其运行的规则,阐述了国家机关如何对人民负责的活动规则,说明它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这有助于学生更具体地了解我国国家的具体知识。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则更具体地阐述了我国公民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及监督的制约作用、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知识,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其二,《课程标准》在基本要求的栏目内,其理解和运用部分提出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其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攻坚阶段,高一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直接介绍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问题。
4.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一是在其主体部分的基本要求中,对所学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识记能力即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认和再现能力;理解能力即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能力或解释能力;运用能力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同一种能力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理解能力就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第二个层次是解释,即不仅能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个层次是跨越知识本身去对结果做出推论,或者通过已有条件扩展相关知识。三是特别注重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从指导思想看,序言提出,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在高一教学目标中,提出要提高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高三教学目标中,提出要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从具体内容看,高二教学在联系、发展地看问题部分,提出了按照整体优化原理,为办某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设计一个方案的要求;高一教学在公民的储蓄部分,提出了根据储蓄、债券、保险各自的特点,模拟家庭收入,提出一项家庭投资计划的要求;在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提出了根据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要与家庭收入相适应的原则,模拟一份个人和家庭消费的合理化建议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注重了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5.更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政治观念教育。如针对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课程标准》在高三部分增设了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强调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一致,要求分析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谈谈自己对待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想法。《课程标准》同样强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高二部分,明确提出价值观问题,把第六部分明确列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加强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在高一部分,要求结合个人的职业志愿,谈谈劳动者应该怎样以主人翁的姿态坚持劳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加强了对学生的主人翁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法律观念和公民意识教育。这一点在高一部分体现得特别明显。纵观高一内容,《课程标准》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具体经济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法律观念,强化公民意识,努力使学生懂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作为未来企业经营者、各行业的劳动者,以及消费者、纳税人等,应当如何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有关法律,自觉地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如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自觉纳税就说明了这一点。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论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特点浅见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意志坚强的表现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品味生活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三政治说课稿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走进中学》说课稿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勇于开拓进取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