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一)大学生已普遍使用新媒体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笔者随机对安徽农业大学100名在校大学生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98份。经过调查发现,超过63%的学生拥有电脑,超过97%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且这些手机几乎都具有上网功能。由此可见,当代高校大学生已经普遍使用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二)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在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已经普遍使用新媒体代替传统的黑板教学进行知识的传授。新媒体教学以它的便捷性、直观性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新媒体教学的感性知识信息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课下很多大学生也在使用新媒体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完成课业。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已经普遍借助新媒体技术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传统的书信交往模式已经逐渐被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代替,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自由、随意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距离,人们之间的情感表达不再像以往一样受时空的限制,大大加强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利用新媒体技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富,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捷。此外,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现自己才华的虚拟舞台,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上的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也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导致大学生更多地沉迷于虚拟的世界,疏远了现实群体,减少了与他人之间的现实交流与沟通,不利于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关系的培养,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此外,由于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为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提供了相对开放的场所,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引发网络道德问题,甚至触犯现实法律。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海量性和共享性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知识,同时也能够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学习和了解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同时,新媒体技术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和书本学习来获取知识,学习场所也主要局限在课堂或图书馆。进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教学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技术和他人进行研究和交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新媒体获取知识便捷、获取信息丰富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时过度依赖新媒体从而缺乏独立思考,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容易滋生不良学术道德观念。近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学术剽窃和学术造假行为更是屡见不鲜。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新媒体的开放性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自由、开阔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心智潜能的开发。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在这个虚拟的场所大家互不相识,可以尽情地宣泄被生活压抑的负面情绪,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由于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数量大、内容丰富多彩,让被动接收的大学生应接不暇,许多大学生常常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容易受新媒体信息的影响而起伏不定,容易出现焦虑不安和精神疲惫等心理问题。
三、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是新时代下的产物,为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和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新媒体具有的开放性、海量性和共享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全面,多元信息的相互碰撞形成的共性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此外,新媒体的虚拟性导致网络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因此网络道德教育成为现今各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新媒体向大学生更全面、更快速的传播先进思想和最新政策。另一方面,新媒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新媒体具有的开放性和即时性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直接、更深入。新媒体信息传递的平等性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缩短了师生之间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使大学生真心倾诉,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新媒体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工作难度。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信息的掌握具有优先权,可以先经过筛选摒除有害信息,再集中精力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自由、随意,内容也更加多元化,大量违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不良信息也隐匿其中,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造成其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混乱。另一方面,新媒体容易诱发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大学生可以隐匿其真实身份尽情表达自己以及对外交流,使其隐私权、自由表达权得到保障。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正是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恶意散播虚假、欺骗信息,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大学生容易将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信任危机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对他人产生多疑、防范等心理,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脆弱,对他人冷漠,最终容易导致大学生信任危机和人际沟通障碍。
四、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汲取积极的、健康的信息知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新媒体操作技能,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政策,帮助大学生更直观、更快速地接收新知识。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熟练掌握网站维护技术,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内容,确保大学生及时获取学校开展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信息。
(二)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律修养
网络的隐匿性、多元性和互动性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网络不道德的现象,如散布谣言、虚假欺骗、恶意伤人、隐私被窃取等。要解决这些不文明现象必须要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律修养。康德曾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深深地感到震撼,一是头顶美丽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普及,使其内化成每一个大学生的道德准则,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律修养。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不健康网络信息诱惑。
(三)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协作,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
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协作。首先,政府信息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媒体传播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过滤审查,从源头上净化新媒体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确保新媒体信息监管有法可依。其次,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新媒体运作,加强对新媒体信息源的控制,确保网上信息安全,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此外,学校还应该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积极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家庭应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监管,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配合学校对其进行监管和教育。新媒体作为一种新事物,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快速发展。高校必须不断努力加强对新媒体的科学研究,把握新媒体的特征,科学利用新媒体开展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品味生活
意志坚强的表现
《走进中学》说课稿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丰富多彩的情绪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