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古代的礼仪之道,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以仁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体系。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时期;在先秦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而大行于世。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被后人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主要内容是士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与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第二阶段是以《天人三策》、《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儒学,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被政治制度化而后成为了人们必须遵守的外在规范;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主要是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儒学;第四个阶段从康有为开始,是与西方近代民主与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新儒学,主要对当代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民族主体意识发挥作用。从四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出,无论儒学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实际上承担了教化民众、维护统治的社会功能,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十分相似。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统治阶级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开展的社会教化;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人格教育等,涉及思想意识、文化心理及行为模式等多个层面;主要任务是在统治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识(或称主流文化)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二、儒家思想的特点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教化民众的正统思想,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点:第一,以人为本,儒家思想重视人性,强调人的内心中具有一种价值自觉能力,包括自我修养、自省、慎独、自我完善,还提出了做人的要求和方法,使人们从中得到乐趣。第二,注重德育,儒家思想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孔子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了总体设计,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为确立儒家道德教育的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尊师重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尊重教师的实质是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视。第四,崇学重教,孟子认为,教育使人懂得人伦规范,是控制人们思想观念、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第五,因材施教与言传身教,孔子主张根据人的不同资质加以教育,主张教师以身作则。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重视教育客体,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性即政治性,同样是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
三、比较儒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教育方法,社会教化和修养两个方面的主要方法有:教化方法,主要有教育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礼乐结合、环境陶冶、践履笃行等几个方面;自我修身方法,主要有学思结合、自省、克己、慎独、积善成德等几种方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有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等。从教育方法的比较结果中可以看出,教育灌输与理论灌输法相一致、践履笃行与实践锻炼法相一致、自我修身方法与自我教育法相一致、身教示范与榜样示范法相一致;比较鉴别法和心理咨询法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方法,儒家思想中化民成俗、礼乐结合、环境陶冶等方法可以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
四、儒家思想育人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儒家思想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和手段,为统治阶级提供了系统的治国之道,四书五经中大多论述了儒家的治国之道。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是王道政治,宣扬君权神授的观点,真实目的在于解决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同时,儒家主张为国以礼、为仁以德,《论语》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为,以强硬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国家,使子民顺应服从;以残酷的刑罚来约束,使子民安分守己,只不过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暂时不表现出违法违规的现象,只是表面的平和安定;如果以礼仁之德来感化人民、以礼义之法来引导人民,那么民众就会勇于知耻,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不良习惯和丑恶心理,并长期保持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地服从政治权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也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二)儒家思想在教化民众方面的作用
儒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设计者,其核心就是通过向民众灌输政治理念,形成民众的政治情感、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儒家思想认为,人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国家观念,个人应该服从国家、忠于君主;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规约人们的道德,使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从而克己复礼以成仁。儒家思想强调向内扩充人性中本有的善端,倡导反求诸己的修养路径,使人们坚信有成圣贤、达到理想人格境界的可能。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了民众良好的道德品质,既巩固了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又达到了引导民间才智忠君报国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当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以共产主义为方向,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因此,当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激励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作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即实现个体性功能;进而通过人的发展来影响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即实现社会功能。
(四)思想政治教育从儒家思想中得到的启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善,中国传统社会大多数时候以善恶来评价人的行为,善恶观念是深植于人们意识中的价值观念。儒家思想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伦理观念的发展中,给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诸多的启示。《论语季氏》中提出,做人要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见到好的、善良的,要努力思考自己的不足,争取达到同样好的程度;见到不好的、恶的,要像碰到热水一样,尽力避开要省在高处,学典明理,坚定信仰,守住良心,不为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运用儒学的语境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现,其中的大多数内容已在儒家思想中存在并早有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有着功能上的价值契合点,正确的理解运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达到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方法创新
(一)儒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中的积淀和精华,博大精深,对于建构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观与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以德润身、内圣外王的身心和谐思想、仁者爱人、以礼待人的人际和谐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和谐思想以及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生态和谐思想。当然,任何思想都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儒家思想在维护和推崇大一统社会政治理想的同时,必然会抹杀了人的个性,压制了人的创造性;因过于强调人伦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存在浓厚的官本位倾向且缺少民主意识,更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一种功利化的倾向;另外,因循守旧的思想和过于保守的作风也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鉴和吸收儒家思想中的精华、认清和摒弃其中的糟粕,并树立开放的治学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推向前进。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儒家思想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需要,但是,一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推移已不再符合时代的需求。毛泽东在建国之初就向全党提出,应系统总结从孔子到孙中山期间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任务,采用古为今用等对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儒家思想的阶级性和封建性,不能全盘照搬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而是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批判性继承的态度。
(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儒家思想启示下的方法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的阶级性,也与政治和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封建制度下产生的儒家思想反映出当时政治社会和教育文化的需求,并随着几千年的发展深植于大众的思维之中。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儒家思想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割断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思想的文化关联,却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符合人性的观念和方法,并将其科学地运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有效途径。
1.化民成俗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如果民众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学到良好的社会风尚,就会在思想上生成道德规范、在行为上养成风俗习惯,并自觉自然地认同法治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礼乐结合
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文化能提升人的道德水平,使人们实现自我完善。礼是从人的情感出发来制定,又是以修正人的情感为目标;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礼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使人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人伦和谐,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环境陶冶
环境是环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是人的生活中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现实重要性,《三字经》中就有昔孟母,择邻处的语句,指出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优化大众传播媒介,注重环境陶冶的作用,才能科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的事业,从多途径、多角度、多方面研究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儒家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大的相关性,能够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诸多的启示,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承前启后的发展。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十五课第一框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初三政治说课稿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意志坚强的表现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情绪——奇妙的“窗口”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勇于开拓进取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