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用文献法和实地研究法,对于微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做了阐述,并提出应对措施。微时代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应主动迎接挑战,使其更好地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关键词:
微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各种新兴信息与社会交往途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微时代已经逐步改变着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微时代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博客的出现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微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微时代的大众化、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正逐步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身心发展都不成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校作为其社会化的重要机构,担负着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1.微时代对中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
微时代的每一个社会主体都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传播者。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微时代对这一群体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中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领域当中。但是由于其信息的开放性和繁杂性,使得中学生难以辨明信息的真假,容易盲目地从众。谣言和歪曲事实的案例在微时代时常发生,尤其一些公众人物和明星的思想和评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判断。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思想动态的难以预见性
微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一样都在即时性信息的充斥下,很难预料和把握信息的风向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是事先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效果显著,学生的思想得到及时引导和提升。在新的背景下,学生接受微时代的隐形教育是不可预料的。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者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使得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难度加大。
3.传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效果下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如理论灌输法、典型人物或事件教育法、先进人物激励教育法,比较鉴别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新的微时代背景下效果下降。在信息高度开放的条件下,中学生可以面对面与社会舆论进行互动,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社会认知和生活诉求。在校园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应不够积极,抵触情绪时有发生,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表达更加明显。
二、微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微时代下对于开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微博、微信、微日记等平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下所面临的难题,有力推动中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1.从国家层面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微时代下,信息的高度开放性使中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诉求和个人意识的表达途径。但是其中不乏一些虚假信息和谣言,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中学生难以分辨真伪,社会情绪不稳定,不客观公正地看待一些热门社会事件。对于不法分子的社会行为,必须受到相应法律法规的制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种各样的隐形违法活动随之而生。我国对于微时代下的违法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法律制裁是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于网络平台的运营商,应提升账号的申请条件,核实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动态管理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对于网络技术的服务商,提高网络信息的过滤性,从技术层面对可疑账号进行跟踪、屏蔽和停号。
2.从学校层面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校是其社会化的主要正式机构。在学校中,中学生通过科学知识和社会规范的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微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继续社会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微时代的不可逆性,从被动接受微时代的冲击到主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充分挖掘新事物的积极因素,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夯实和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学科素养。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借鉴其他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等。最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创新教育方法,使得传统教育方法与新型大众传播媒介相结合。利用微时代大平台,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社会正能量,提高自身的是非价值观,理智地对待社会热点问题。
3.从中学生自身做起,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
中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微时代的大潮中,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首先,提高警惕意识。微时代信息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络舆论,不制造谣言,不散布谣言。其次,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国家政策,客观理性地对待微时代舆论,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真实本质。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自己。最后,提高媒介素养。微时代下媒介素养已经是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中学生应主导媒介,而不是受媒介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钟玉英.社会学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美]巴格迪基安.新媒体垄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犯罪与刑罚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
聪明来自勤奋
第三课 第五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别样的生活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复习指导
第9课:我会负责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感受青春
第五册文化环境
自尊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
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二册见义勇为 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立志培养爱国情操(二)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五册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
第四册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我和父母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犯罪与刑罚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第二课 第六框 活动课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重难点分析
第三框 唱想自信之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方式并存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第二册唱响自信之歌
新学校新同学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