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当今,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教材的改革。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我国的课程教材仍存在一些问题:教材分量超载,难度过大,内容陈旧。这直接带来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主讲,轻主体。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创新性,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提出:构建由“学科和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我们政治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教科研兴校,积极投入到科技文体活动中来。在短短的时间里,活动实验成果可喜。朱燮钲老师的《环境保护》示范课在街办和学校活动课交流会上获得好评。周绍装老师执教的《救救地球》一课获我校科技活动课堂评比二等奖。由于成绩突出,我校政治科的文体活动还受到街中心学校的表彰。
二、主要工作措施
综观一学期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切体会到:在中学政治科教育教学中,要抓好学科课和科技活动课的整合,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就我科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2、 制定实验措施。
活动课程的设置是课程体系的一大改革,在我校更是一项创新。初期许多教师对开设科技活动课的重要意义作用以及它与学科课程、课外活动的关系并不明确。鉴于此,我校政治科教师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并从其它市实验起步早的学校取经及电脑网上搜集相关活动课资料、论文,供老师们借鉴学习。从直观上升到对活动课程理性的认识,认识到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场所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大家转变了观念,统一了思想。
为了使实验工作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1)、成立科技活动课实验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政治教师兼任;(2)、制定每学期活动课实验总计划;(3)、确定实验对象,坚持人人参与的原则,要求全级全员参加;(4)、活动课列入课表,开齐开足课时;(5)、对参加实验的教师提出“四有”:有计划,有教案,有活动记载,有成果。
3、 深入研究,
4、 进行课堂教学探索。
科技活动课是门全新的课程,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如何能上好活动课,能上出特色,这是我们探索研究的重点。在实验初期,大家总感觉到在活动课教学中经常有意无意出现一些学科课程化的做法,如:教师讲的过多,教师演示操作多,强调活动结果多。这违背了活动课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能力。
为了开辟出科技活动课教学新路,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定时进行活动课教研,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随时随地评课交流。开展校内科技活动课教学评比和观摩,校内优秀论文和课例征集活动,参加街中心备课组活动。几年来,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对科技活动课教学有了科学认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活动课教学模式,一定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主动创造的意识,为此,我们形成了感知活动——探究活动——心智活动——课外延伸几个环节。在《救救地球》一课,先用多媒体播放地球美好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让学生视觉感知到我们美好的地球正在遭受破坏,从而再次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的决心,他们就会在课外时间时时想到要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为环保出谋划策。2、内容的选择。活动课内容广泛,在运用时,要注意适当,我们用的是新教材,有许多活动课,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体活动等等。大部分内容都是可行的,实施效果好。对教材中出现的难度太大的活动删除,而是自行设计简单易做而又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活动,从而使人人动手参与,达到活动目的。3、教材体现活动性。传统的教学法如:讲授、示范等已有很大弊端,活动课是突出“活”,即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性。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科技活动课最佳教法是教师要善于把活动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自然地融入到学生自学地活动中,教师在此过程中始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从活动中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掌握规律,讲究方法,方能成功。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大胆设想,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三、工作效果和改进方向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科技活动课上,问题的发现,探究方法的摸索和结果的评价,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有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新设计。2.更新教育观念。在科技活动课上,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3.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开展中学政治科技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虽然经过实验与研究,我们取得一些成果,但这仅仅是迈出第一步。今后,我们将把综合活动课的研究实验作为重点,开创活动课教学的新局面。
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功能
2019年时政:6月14日国内篇-国家
2019年时政:6月13日国际篇
李克强:进一步提升"双创"水平
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不忘初心忆峥嵘岁月:习近平的红色足迹
时政热点: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时政热点:亲望亲好 邻望邻好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
2019年时政:6月12日国内篇-国家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方式
时政热点:奋战在基层一线,驻村关键要“助村”
习近平: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中吉合作主线
时政热点:让市长热线“热起来”
习近平致信祝贺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开幕
时政热点:比“自家人还亲”,是对扶贫干部最高褒奖
2019年时政:6月17日国内篇-国家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的独家秘笈
时政热点:坚守人民立场,为民服务解难题
时政热点:脱贫攻坚 时不我待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时政热点: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2019年时政:6月13日国内篇
国产新词"人从众",为何成了假期出行标配?
时政热点:“‘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时政热点:立鸿鹄志 做奋斗者
时政热点:打造忠诚坚定、担当尽责、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铁军
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 要求更大力度对外开放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思考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