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启发激励、自主学习;三、自学汇报、释疑明理;四、课堂小结、强化践行。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在各个环节中教者的指导思想和操作要求上的新的变化。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的:
第一、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与思想,是对以往“应试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它不是“反应试教育”,也不是“非考试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其第一条就是“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不等于忽略知识传授,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知识的系统传授当作应试教育的特征而弃之不顾;没有知识和技能作基础的教学过程必然是空洞的,没有知识和技能作基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也必然是不稳固的。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对于本学科来说,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中要求学生先泛读教材,对本框题有一个整体印象;框题是什么?有几个目题?有几处黑体字?有哪些概念?大字段、小字段及其逻辑顺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精细研读,弄清概念,注意教材中黑体字的解释和事例的列举,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性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倡导师生平等、生生交流,使师生间真正成为互动、交往的动态关系;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以此推动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就必须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实现教学过程零缺陷。在“启发激励、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以前的做法是:教师首先针对教材提出自学提纲,并且力争求全求细,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禁锢了,这实际上是教师画圈让学生跳,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教学中尝试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经过几节课的实验,感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变万化、海阔天空,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冲击很大;所以现在每一节课,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两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自由创设;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教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完成教师的自学提纲上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主要集中在本节课的黑体字、大体字和对阅读起到引领作用的语句上,这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二、自由创设问题、相互讨论,组织答案。在每个学习小组内,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的基础上,自由创设问题,并相互比较,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并就有价值的问题组织答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于中、上等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三、个别不懂的字词、概念、原理打上“?”以便于质疑。各学习小组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内容打上标记,以待在全班范围内相互质疑、释疑。与此相适应,在“自学汇报、释疑明理”这一环节,也是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展开:一、学生自主回答;二、自主创设评比、组织答案;三、自主相互质疑、释疑。教师在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精讲、明理,体现了“导”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相互交往的动态过程,也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既抓住了重、难点,又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创造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过程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抓住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重点、难点,还要拓宽、拓深知识层面,查阅相关学科资料,以应对学生的提问、质疑(备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备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备方法)。
第三、在课堂小结阶段,力求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小结阶段,力求帮助学生把握一堂课整体的逻辑结构,力求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小结的目的是单一的,注重对知识的小结,提出的要求也过高,学生感到难度很大,学生不敢举手,也不愿意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其实,学生对于刚刚接受的知识,能抓住重要的知识点、突破疑难点就不错了,而思想政治课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本学期的课堂小结我作了如下要求:一、本节课讲了哪些知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点与以往的要求相同。二、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有困难,也可以就自己认知的一个知识点来谈,其实也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不必求全,从而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学完本节课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学生对知识性的东西印象模糊,那么总可以谈谈感想和体会,也即是学生学完本节课在思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变化。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学生做课堂小结就不感到困难,也力求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自己作了一点尝试。我知道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其实教学过程的优化永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归根到底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所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每一个教学一线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九年级思想品德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
2016年6月8日国内外时事概要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如何在思品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社会时事热点:知道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自测卷分析
2016年6月10日时事政治(国际)
政务要闻:习近平演讲《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
文化时事热点:网络文化让传统端午节更时尚
政策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感受大自然》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解题方法技巧
社会时事热点:别给菜市场贴上“非首都”标签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社会时事热点:二孩来了,幼儿园建设也该跟上
发改委解读:强化土地资源管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高二政治期末必备知识点整理
2015-2016学年下学期初中政治科组工作计划
2016年6月11日时事政治(国际)
换届“假举报”是对纪律真亵渎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2016年6月16日国内外时事概要
名师辅导:2016新课标二卷(甲卷)政治试题解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述评之二: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习近平演讲: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
经济时事热点:“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文化时事热点:激活端午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
初中思想品德下学期教学反思2
时政热点:扶贫攻坚,要“补苗”而非“拔苗”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