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在备课中生活”为“在生活中备课”_教学反思-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反思> 变“在备课中生活”为“在生活中备课”

变“在备课中生活”为“在生活中备课”

查字典政治网 2015-07-27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由于受编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滞后性,有些材料和观点已失去编写时的典型性和时代性。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大量引进新知识,增大教学的密度,增强课后阅读的指导,使教学观念从“在备课中生活”变为“在生活中备课”,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固有特色和学科魅力,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课内外师生共振的局面。

一、“在备课中生活”与“在生活中备课”之比较

1、基本理念不同。前者是传统课堂教育下的备课观,其基本理念是:为教而备,重视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教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学,始终围绕着“教师如何当好操作木偶的演员”这一问题进行,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教学方案,把学生仅仅当作是“观看木偶的观众”。后者则是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备课观,其基本理念是:为学而备,坚持“以学生为本”,倡导“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备课既做到“胸中有书”,更重视“目中有人”,致力于设计“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的“教案”与“学案”相统一的“课案”。

2、备课途径不同。前者是封闭式教学模式的体现。教师备课往往脱离实际,仅仅埋头于分析教材、教参,查阅参考资料,并依据自己个人对教材的有限理解选择配套练习,从而编写教案。其结果是把学生引入到“上课——作业——复习——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封闭了学生信息和知识的来源渠道,限制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广阔空间。后者则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开放性特点,重视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师通过调查研究,捕捉学生生活的疑点、兴奋点,社会生活的热点,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方式,致力于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

总之,前者往往忽视了其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忽视了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使备课流与形式,发挥不了备课应有的作用。与以上误区相反,后者由于其前提是重视实践,重视发展,因而教师备课就具有主体意识、终身教育意识、不断创新意识和教学科研意识,以研究带动备课质量,改变备课方式,在备课内容上更重视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在生活中备课”的有效探索“

1、在学生的生活中备课。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中学时期正式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有着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求知、求美、求真、求友谊、求有价值得人生,更渴求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若能走进学生生活,并立足于对学生实际情况去准备教学,必能是思想政治课增强吸引力。为此,教师备课应做到:

(1)了解学生生活,力求寓教于需。教师可通过课间谈心、个别谈话、座谈会、民意调查等形式,多渠道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备课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我与几个学生闲聊,聊到有关“美”的话题时,发现现在的学生求美,但不敢公开言美;爱美,又不善审美。针对这一点,我在准备《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这一框的教学时,设计了一场以“我心中的美”为题的即兴演讲比赛,分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学生们争先恐后,畅谈自己对美的理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我作为其中一员发表了我的审美观,认为心灵、语言、行为与外表相统一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同时,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本课主题。课后许多学生感到“上了人生第一堂审美课”,“把自己心中对美的思考终于表达出来了,真过瘾”,充分显示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想象力。

(2)关爱学生生活,寓教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投给学生一份爱,学生就会回报教师一份情。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情感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所谓“亲其师而爱其道”。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考虑学生所急、所忧、所乐,而后因势利导,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支持。

(3)感受学生生活,寓教于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兴趣不高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备课更应重视学生的兴趣,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弄清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注意学生的关注点,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如人们最关注的一般居民生活问题、尤其是农民增收困难问题;人们最担心的社会稳定问题;人们最痛恨的腐败问题;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问题;伊拉克战争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应具有的道德观问题等,这些问题有的尽管还未定论,却是中学生非常关心又非常想弄清的问题,在课堂上适当作些探讨,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小升初过度第四课,什么是相反数?怎么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第四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你我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傅薇红

小升初真题讲解8

小升初1(共2节)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我就是我-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蔡佩华

小升初真题讲解3

小升初真题讲解4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秧秧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第四单元第1课《我就是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佳楠

小升初锦囊三年级语文第108集

与"变“在备课中生活”为“在生活中备课”"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