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即降低政治课学习难度的必要性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重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
二、有效教学的途径:激发兴趣、自主参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也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因为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就愉快地去探究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找准知识切入点,降低难度,实现有效教学
从教学内容来看,政治课也的确是很有难度的学科,如果按照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孩子们还是会由于难度太大而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政治课。这样的后果正如我们前面说过:往往是学习几年后,学生对政治学习仍然不能入门!这也就向我们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在教学中找准知识切入点,做到深入浅出、实现有效教学?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注意尽量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教学方法。因为同样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获得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换一种适合孩子们接受水平的新方法,就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趣味。那么,这样降低学习难度是不是就没有难度呢?没有了难度孩子们能学到东西吗?其实,我们正是由于改进了教学方法,将知识与教学有机的融合,学习和运用同时进行,这样并不是没有难度,而是告别单纯地传递知识的陈旧模式,让知识在运用中融会贯通,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拥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时政热点:对官员辞职无须过度解读
时政热点:落实党校姓党原则必须坚持“四个第一”
时政热点:用好督查之“剑”确保政令畅通
时政热点:基层公务员困境难成公共议题
时政热点:市长辞职恐不能“说走就走”
时政热点:整治“四风” 维护发展环境
时政热点:“升迁无望”不是“能干市长”吸毒的遮羞布
时政热点:立起官员不得经商的铁规
时政热点:腐败与现代化不相容
时政热点:“干部召回”能否治理为官不为?
时政热点:地方债纳入人大监督须体现制度刚性
时政热点:如何清除政治生态“雾霾”
时政热点:铭记那场伟大的胜利
时政热点:辞职干部的出路不能仅在于“下海”
时政热点:传承抗战精神,圆梦民族复兴
时政热点:政府应争当大数据时代的排头兵
时政热点:“大肆”收受红包贿赂仅受纪律处分?
时政热点:城管高学历是改革必然要求
时政热点:从伟大胜利迈向伟大复兴的重大启示
时政热点:如何降低任用干部的“返工率”
时政热点:约谈制关键在重置环保话语权
时政热点:践行“三严三实” 走心更要笃行
时政热点:依赖扶贫政策,只能导致越“脱”越贫
时政热点:把握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时政热点:一把手“管人不力”被免,不冤
时政热点:官员不能只拥有“会做官”的能力
时政热点:“朝阳群众”咋令“反腐朝阳”
时政热点:地方立法应走出几重误区
时政热点:如何铲除政府采购中的毒瘤
时政热点:扶贫扶出债 窟窿打哪来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