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9月份教学反思的落实
曾经存在的问题是:
部分学生对书本理论不重视,不愿意记忆关键理论和关键词,答题呈无米之炊状;学生答题时仍然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说了一大通无关语言,结果一个关键词也没有,于是没有得分;学生的答题技巧还未掌握,审题不够,抱着以前考试时的评分标准:“多讲多得分”的观点,把不相关的理论统统写上,反而造成失分;
落实的措施:
1.对第一、二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一次测试,强化记忆。第一次测试未通过的,进行第二次测试,全体学生已经基本通过测试;
2.每班指定四分之一学生必须进行试卷面批,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辅导内容侧重于找出学生存在的答题缺点,为其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3.对新课内容中的关键词进行听写,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要求――全对;
4.专门使用一节课时间,对不同题型进行分析,讲授答题技巧。要求学生记忆,并学会灵活运用。
二、2005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政治卷分析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
也就是说,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5年文科试卷更突出地显示了鲜明的时代性,关注时政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和谐发展发展和应用,其覆盖面广、设问形式灵活。
1.重视学生的能力考查
(1)重视对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能力的考查。第
38题第(1)问,从“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图表中提取信息、调动知识储存揭示农
民收入变化的状况。
(2)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考查。第
25-27题,从家庭“三大件”的变化看居民的消费变化和发展,第28-29题,从“烟斗的形
象与文字的关系”看矛盾的对立统一。
(3)突出对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和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的能力
的考查。第30-33题,描述和阐释如何全面看待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4)注重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第39题第
(8)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突出了社会热点的考查
根据文科高考试卷中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特点,时政热点试题可分为显性时
政试题和隐性时政试题两类。它们在高考试题中一般通过“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和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观察思考的主观性试题两种形式体现出来。这一特点同时也在历史和地理学科中显现。
本次试卷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
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2005年中央的第一号文件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试卷中的“三农”问题则是一个完整的大题目上,分值32分,另外还有大力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问题,这些都是属于显性题目,而大量的对时政的考核,则散落在许多选择题中。
3.关注和谐
今年的文科综合试卷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第38题的第(3)问,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第(4)问,党和政府推行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第39题第(7)问,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问题。
4.继续强调综合能力考核
综合不仅是在学科内,还体现在学科间,有与语文的、与历史的、与地理的综合。如:第39题分值60分,是政史地三学科的综合,第30、31题是历史、语文、政治的综合,等等。
七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七年级素质测评试卷思想品德试题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一思想品德期中试题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
七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思想品德试卷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思想品德试题
七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检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检测试题1
第十五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期末评价思想品德试卷
七年级第三次月月清思品试卷
初一思想品德综合试题
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思品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2
七年级期中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4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
七年级思想品德阶段性测试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检测试题9
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七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思想品德(试题卷)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思想品德试题
初一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查卷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