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课我已经很努力去尝试作改变,不管是从教学理念上还是从教学形式上。但改变得还不算很成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受传统的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还没有彻底解开。
在本节课当中,教师的讲话还是过多,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掌控欲还是太强,有点包办,对学生不够放手,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大,不敢太相信学生。所以,在这一节课当中,尽管教师设置了不少的活动,也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以活动来导内容,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但只是走了一小步。学生活动的深度还是不够,学生的发言和探究等还有空间可以挖掘,只是教师不敢放,收得太快,导致了活动式导学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当然,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教学行为的创新突破也要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推进,但不管怎么讲,相比较第一节课,已经有了进步。
二、语言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引导语过于繁琐。
如在学生回答学习类型时,有其中一个学生已经回答出学校学习这一内容。其实在当时情况下,教师可以马上抓住这一机会进入下一环节(学校学习的特点)的学习,既自然又简洁。只可惜当时我没有这样做,可能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环节(学习类型)的内容还没有讲完,自己设置的活动还没有呈现完成。所以当时并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而是继续总结上一环节的内容,结束后然后再由教师自己组织语言来引出学校学习这一内容,等于是舍弃了一条捷径而走了一条弯路。这就容易造成语言过于繁琐的结果。
其次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析语过于重复单一。
在本节课当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我还是多以“不错”“好”“非常好”的形式回应,形式单一,不够多样。教师应该在这个方面好好琢磨,丰富课堂的语言形式,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特点加以能体现特色的点评,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其实在第一节课当中也存在这个不足,只是语言习惯一时间不容易改变,我应该在日后的教学活动及学习中慢慢提高这方面的语言素养。
再次是过渡语言不够自然。
一节课的每个知识点之间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是存在逻辑关系的,不是脱节的。所以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教师应该设置好过渡语言,引导学生顺畅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而不应生硬地很突兀地跳跃到下一个知识点,结果是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和不适应。本节课在这个方面确实做得不好。在上课过程中其实我就已感受和体会出来,只是苦于无计可施。在日后的备课中,教师应该对过渡环节的语言和设置做到更细致,考虑得更周到。
最后是总结语过于复杂,不够简洁。
如在要求学生回答学习活动的类型时,学生已经准确回答出来(语文学习、技能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品德学习),接着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再接着是通过电脑展示出来,最后是老师读一遍出来。对于这么简单易懂的内容,在这一环节,老师其实可以处理得更简单直接,删节过于冗长的语言。这种处理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给学生一种干脆利索的印象,直接明了。
中考政治考点: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考政治考点:为什么要科技创新
七年级上册政治第2课期中复习要点:《调控情绪》
中考政治考点:推进“一国两制”实践
中考政治考点:当今时代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考政治考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中考政治考点:艰苦创业,与时具进
中考政治考点:承担社会责任,弘扬民族精神
中考政治考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中考政治考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师爱助我成长》知识点:初一上册政治期中考试
中考政治考点:我们的共同理想
中考政治考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中考政治考点:国家安全的内容
中考政治考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中考政治考点:节能减排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政治第5课期中考复习:友情伴我同行
2015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考复习要点: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中考政治考点:学会选择人生,学会承担责任
中考政治考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中考政治考点: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中考政治考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中考政治考点:如何做负责任的公民
人教版初一上册政治《知识让人生更亮丽》期中复习
中考政治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考政治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中考政治考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中考政治考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中考政治考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考政治考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