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教学 法制教育 渗透
当今时代,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各种育人理念的参差不齐。许多未成年的初中生不仅对学习文化知识毫不在乎,而且在做人和遵纪守法方面都不屑一顾。许多未成年人缺乏公民意识和道德法制意识,甚至做了许多违法犯罪的事情。为了扭转当前未成年人思想行为的劣根态势,加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尤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法制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每节课抓准教材的法制教育的渗透点
备课时,要从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找好思想品德教材法制教育的切入点,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找切入点要符合时代性和具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要紧密结合教材知识做到具有典型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法制教育的意义和效果。如教学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八课《学会拒绝》时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通过抓准了这节课的法制教育的渗透点,一边结合法律条款,一边结合典型案例,对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和吸食、注射毒品的严重不良行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拒绝。每节课都这样抓准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点,这会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发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素养水平。
二、教法学法独特,推动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的持续深入
思想品德课和法制教育课如果是水平性教学,这会使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和法律知识毫无兴趣,这对法制教育将百害无一利。因而在教法学法上要有创新。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借用典型案例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身受其情的感染,从而驱动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如我把刚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刘龙打架事件”用多媒体技术编成生动的案例,通过学生现实说法和探究讨论,学生们对学习思想品德课和法律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这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法制教育的持续深入,要保持这样,作为老师要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风格来适应未常年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三、诱导学生自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能动性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动荡的时期,这段时期未成年学生的人品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外因的助推,如教师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细心、耐心及精心的教育引导,加上国家社会为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这些外因会使得初中生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前行。同时更要有积极的内因来夯实,这里积极的内因指的是未成年人自己的坚强意志、正确的辨别是非力、独立思考等能力。只有这些,外因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发掘一切积极因素来诱导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究,从而改变过去那种“要我学”变为如今的“我要学”,反对“死读书和读死书”的错误做法。
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轻松驾驭好现行思想品德教材,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做到了心中有教材和心中有学生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学生的自学能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达到巧妙把法制教育贯穿其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法律的乐趣。如在教学《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探究中,让学生在“赡养父母”等主题活动着去品味法律的内在魅力。
四、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将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探索教学的双边活动,尤其要充分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组合,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把教学环节以最美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深化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如教学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梳理好作为一个网民在思想品德方面要严格按照《网络文明公约》进行,但更重要了解上网违法要受法律的制裁,从而懂得上网要遵守法律。通过典型案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来分析,如学校的帖吧中侮辱老师的帖子,这种行为侵犯了老师的名誉权,经公安机关的侦破,侵权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得到有机的整合,使学生的法制素养和品德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五、学以致用,依法实践
初中学生,是一个在人生成长阶段最容易两极分化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里,让他们在情感教育的感召下去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知识,同时巧妙渗透法制教育。通过开设模拟“法庭”,指导学生组织法庭审判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起来,通过审判活动来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学生才真正从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课走出来,这样才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未成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一个国家和家庭的希望,我们作为教师要重视他(她)们的知识传授,同时更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当前学生存在的腐朽思想和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我们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主阵地,打一场挽救子孙后代的良心仗。正确的做法是全面挖掘思想品德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将法制教育异曲同工地融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之中,使得初中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以此保障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册文明交往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第七课 增强自尊自信
珍爱自己的生命
学习习惯与学习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依法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浅析课任教师的情感投入对教学效果的作用
追求高雅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推荐课外读物的必要性及尝试
第三课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设计(二)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
第三课
谈谈中学政治教学中的事例讨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新学校、新同学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第五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三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减负增效”背景下建构中学政治智慧型课堂的思考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国内重大时事(5)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自律使人优秀起来 教学设计(二)
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