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_教学参考-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参考>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

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而创新贵在质疑,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提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则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渠道。爱因斯坦说:“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研究学生提问的意义,分析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探讨激发学生提问的方式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生提问的意义

1.反映学生学习水平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而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了解“材”。教师了解学生学业情况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则是其中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和途径,其具体依据是:学生提问的深度反映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学生提问的内容反映学生学习的广度;学生提问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提问的频率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学生所提问题中归纳出的焦点问题,可以反映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学生提问的方式及其对教师解答过程的反应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等等。同时学生提问还可不同程度反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性格、信心、气质等。

2.反馈教学情况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的渠道,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基本情况。其基本作用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教师讲的是否全面,知识点有无遗漏;就某一节课教学内容讲,学生提问的分布点可以反映教师教学的深度是否适当;从学生所提问题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可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从学生对教师解答内容的质疑,可以反映教师就某一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解答是否一致,从而反映教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准确,思维活动是否前后一致;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解答学生是否容易接受还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等。

3.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首先,学生提问可以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拓展知识,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会超出教师已有的知识范围或层面,特别是一些尖子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有相当深度,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会促使教师去思考,从而使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其次,学生提问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积极思考上,而且还应该表现在对提出问题的主动参与上。“学贵有疑”,其实有学必有疑,问题在于学生能否把内心的问题提出来,引起教师注意,通过师生互动得到解决,因此,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再次,通过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还可以增加师生交往,增强感情沟通,对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学生提问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交往能力、促进教师教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学生提问的主要因素

1.非智力因素。主要有:①自卑心理:学生个体自信心的强弱对于学生是否敢于提问有重要影响,缺乏自信心的学生,由于他们对自己的成功不抱希望,对自己所遇问题的深度不抱信心,对自己提出问题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反应存在疑虑,他们在自我认知和评价上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这种消极心态支配下,他们往往遇到问题绕着走。②气质性格:影响学生提问的气质性格主要是性格内向的那一类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感情细腻,思维敏捷,但由于在心理上存在着超越他人的紧张焦虑度,平时他们沉默寡言,谨小慎微,在遇到问题时偶尔也会和较亲近的同学讨论,但很少向老师提问。③情绪状态:学生个体的情绪状态不仅影响着他们提出问题的热情,而且影响着他们对于提出问题的态度取向,特别是当学生对教师存在心理障碍甚至逆反心理时,他们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付该位老师或者该门学科,从而影响他们提问。

2.智力因素。①知识储备少。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已知过渡到未知的过程,没有对已有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就不可能有新的问题的提出。因此,已知知识的多少及对已有知识理解的程度等直接影响着提问的密度(次数)和深度。一个原有知识范围狭窄、理解水平低的学生,其提问的热情必然受到影响。②能力水平,学生个体的基本技能存在着差异,同样班级且知识基础相近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善于根据已知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而平时不注意进行方法归纳、经验总结、问题归类的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应变技能,思维方面具有机械性,往往无意或者不善提出新问题。

3.师生关系。学生提问属于一种互动行为,在这种互动中,互动一方的行为往往受另一方态度、行为方式等的影响。具体说来,影响学生提问的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①教学作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耐烦,敷衍了事,或者采取错误态度,问题浅的讽刺、挖苦,问题深的打击压制,因而不仅打击了学生提问的积极主动性,而且造成了学生对提问的惧怕心理,由此影响了他们对新问题的探讨。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面前就会不敢提问。②教学方式:启发式和讨论式往往能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和提问时间,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完全跟着教师走,被动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没有时间自主地思考,因而也就不容易发现问题,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提出问题。③交往时距,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交往接触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某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在一堂课上完后,到下一节课上课前不再进教室,使学生和教师交往接触的时间仅仅局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由于受教学任务的限制,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提问。另一种情况是,部分教师只把目光盯在部分尖子生上,进了教室总是在尖子生周围转,使中、下等生和他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提出问题。④教师信度,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解答模糊,学生对教师就会失去信任,从而不屑向他提问。

4.环境因素。①学习风气。松散、懈怠、缺乏生气、不求上进的风气,容易使学生个体产生思维惰性,遇到问题没有加以解决的欲望,出现思维障碍没有予以消除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同学提问。②集体氛围:生活在纪律涣散、班风不良中的学生,其提出的问题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议论,使该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影响该生以至全班学生向老师提问。

此外,生理障碍(如口吃、发音不清等)、语言障碍(如客籍教师或客籍学生因普通话不标准而难以沟通等)等也是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但以上几条是主要因素。

(三)启发学生提问的方法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口提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保护和强化学生提问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其期望理论中指出,一个人行为积极性的高低与其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的概率成正比。根据这一理论,要想使某一个体反复出现某种行为,就应使该个体对其因采取某行为而产生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要想使学生踊跃提问,就必须保护学生提问积极性,尽量从不同侧面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肯定,比如对提出有一定深度问题的学生,我们肯定“学得深才问得深”;对于提出有点偏的问题的学生,我们肯定他提问题的角度新颖,思维具有扩散性和灵活性,等等。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偏、怪、难的问题,有些甚至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教其他老师也解决不了的。每当此时,我总是这样鼓励学生:“这个问题老师现在也解决不了,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到那时,请你将此题的答案教给老师。”这样,我们在“只有错答的问题,没有错提的问题”原则指导下,正确引导,多方鼓励,全面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教给学生提问的基本方法

启发学生提问,关键是要使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人们常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概念、观点、方法三个层次,然后分别就这三个层次教给学生不同的提问方法。(一)对于概念,着重指导学生会问“是什么”。比如学习“量变”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如下几问:①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②是事物的什么在变?③这种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以上三问揭示了量变的内涵。然后再问:量变的形式有哪些?此问揭示了概念的外延。通过这几个“是什么”的提出,再帮助学生归纳出研究概念的方法:概念一般通过定义来揭示,定义又总是通过判断来表达。在一个判断中,宾语往往揭示概念的外延,宾语前边的定语一般揭示概念的内涵。所以学习概念只要弄清宾语和定语的意义就行了。因此提问也就可以围绕宾语和定语提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指导,学生在掌握了概念的特点后自然而然就会提问了。(二)对于基本观点,着重培养学生会问“为什么”。有些学生认为问“为什么”很容易,遇事问个“为什么”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有时到处去问“为什么”,不仅不能把问题搞清楚,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为复杂,比如对公理或定义问为什么,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因此关键要培养学生“会问”。比如在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基本观点时,我们引导学生问“教材为什么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两方面进行论证?”、“教材为什么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方面论证事事有矛盾?”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设问,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一观点的内容,而且还可理清其论证思路,明确分析问题的角度,这样的提问才有助于能力的培养。(三)对于基本方法,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怎么样”,比如学习“实事求是”原则,关键是要学生掌握方法,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其内涵设置问题,根据“实事求是”中的“实事”一问怎样实事求是;根据“实事求是”中的“求”二问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根据“实事求是”中的“是”三问怎样做到实事求是。通过这样的示范,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在模仿和思考中不断得到提高。

在学生掌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后,再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能力,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提问的积极性也就会随之得到激发。

3.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

根据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有许多与教师有关的实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首先是改革教学方式,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或讨论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思考,使学生有问题问。其次发扬民主作风,相信学生的才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求异,使学生有胆量问。再次,提高教师责任心,经常和学生接触,和学生保持等距交往,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问。最后,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研究答疑艺术,尽量使学生有兴趣问。对于那些因性格、生理缺陷等因素而产生较强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努力使他们树立起提问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在敢问善学中不断进步。

德国哲学家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要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从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开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牢牢记住李政道先生在与中学生一次谈话中说的话:“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否则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小升初过度第四课,什么是相反数?怎么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小升初教辅推荐来了 希望对即将小升初的宝宝会有帮助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9 Lesson4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我爱您,祖国-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黄燕儿

小升初真题讲解2

精通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Lesson 20课文讲解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辽宁宋东宁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送别秋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钱珺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8 Lesson3

北京2019年小升初取消特长生招生 名额全部派位 首都经济报道 20190228

与"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