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认同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文化生活》的重要价值所在,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继承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代加以创新,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在中华文化的身份认同上,最能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非我们的传统节日莫属。自2007年12月有关部门修正关于法定节日的规定以来,中秋节、端午节、除夕等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于是在教学中,利用过节的有利氛围,我和学生们共同探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在小组活动中,分别就中秋起源、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少数民族风俗、特殊的中秋习俗、地域习俗差异、有关诗词佳句、名联欣赏等进行了展示。
中秋起源。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周礼》记载,我国周朝时就有中秋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举行“夕月”仪式。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北魏、隋唐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人们为了祈求月神为农业发挥有利作用,或为了庆祝丰收,答谢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视祭月、拜月礼俗,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坛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彩。
少数民族风俗。我国有20多个少数民族过中秋节。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他们称为“八月节”的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
侗族的青年人则在这时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傣族则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
地域习俗差异:钱塘观潮是浙江一带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
特殊的中秋习俗。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有关诗词佳句: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燕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闻一多先生称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名联欣赏:
中秋赏月 天月圆 地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水凭冷暖 溪间休寻何处来源 咏曲驻斜晖 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 亭畔莫问当年初照 举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认我不
通过这样的探究与展示,学生们对民族节日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性有了感性认识,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体验民族文化的丰富厚重,感悟到民族文化的底蕴,增强了做中华文化传播者的历史使命感。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意志坚强的表现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十五课第一框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初三政治说课稿
《走进中学》说课稿
情绪——奇妙的“窗口”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