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是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根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就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凸显观点、关注过程,这是编写新教材的基本理念,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必须把握的基本准则。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准则,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要制定明确而全面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抓住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目标,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坚持寓德于教。
问题在于,有些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凸显新课程的“观点教育”的要求,有些地方本来是一个明显的教育点,老师却忽略了。例如《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在讲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之后,第三目就讲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设有一个活动,探究: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与和平意识。但有些老师却把这一活动给省略了。
第二,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方面,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抓住重点,提取本质,联系时事和生活,详略得当。
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课程,它以基本观点的树立为根本。每本教科书都有相应学科的知识背景,但新教材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来整合书本内容的。一改旧教材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那种思路,变成由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它只为学生学习有关生活主题提供必要的但非系统的知识。新教材有哲学知识但不是讲哲学,有历史知识但不是讲历史,有文学知识但不是讲文学,有艺术知识但不是讲艺术。教材中的相关学科知识由于是它所支撑的基本观点所必须的,我们才选取它。
所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时要注意避免迷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遴选什么知识点作为讲点,要把握其意义和价值。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很多老师习惯了旧教材的内容及体系,很多在新教材舍去了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成了他们必补的内容。例如,《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是要确立两个观点:(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在讲第二个观点时,新教材讲述了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些老师把“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的区别”这些内容都补上来了。可要知道,偏于知识的理论性,会导致思想政治观点的概念化、空泛化的。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误导了我们的学生!
第三,在教学形式方面,力求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做到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
新教材给了师生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内容活动化的设计。这种设计,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既注重操作能力,更注重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它既是对该单元知识的总结,又是该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既考查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兴趣与真实的事例密切地相连,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任务”与生活化的“问题”相结合,这必然使教学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和谐的交流、合作以及有自豪和成就感之中;也使学生在获得理论观点,发展了自己的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凸显了政治课的生动、鲜活、有趣、实用和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问题是我们一些老师根本不考虑它的功能定位,不考虑它的设计初衷,看到高考题目会涉及它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就直接给学生讲解它的原理,以及所设问题的答案。
另一种情形就是,我们有些老师只追求花俏,不注重实际要求,整堂课都是活动,从小品到讨论,再到辩论、游戏、模拟听证会,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这是某些“公开课”、“示范课”常见的情形。
我们听过一节课,是《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2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先是小品,再到讨论,再到辩论、游戏、模拟听证会,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这对从达成观点的效果来看,以基本观点的树立为根本,我们是不能算它合格的。
第四,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微观的策略就是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就是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教学的基本流程的设计。包括:本节课用什么案例引入?引入的方法、手段?主要探究什么问题?形成什么观点?学生的践行要求有哪些?等等。
从达成观点的效果来看,我们应以基本观点的树立为根本,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设计相应的综合实践、探索性学习等活动。但有些课堂教学整堂课包括课外作业都没有体现该要求,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实践,从而形成基本观点。
另一种情形就是,老师为了应考的需要,把“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的区别”这些内容都补上来了。结果一堂课下来,补的内容都没能解决!学习探究变成了学术探究。
第五,在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我们主张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计算机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组合,以精、简为原则,突出教学主题,做到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
目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代替板书的功能──浪费了学校的钱财。
2.材料的“仓库”──把能堆的材料都堆上去,增加了信息量,但学生一目十行地看,没有时间思考、消化,这对观点的确认没有起到任何帮助作用。
3.单纯的美术动画片,喧宾夺主,妨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六,从学业评价方面来说,我们应该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特别关注观点教育的效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情况。
针对应试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如评价功能单一、片面,评价内容上只重视对认识领域可测性内容的考核,评价方法单调、评价主体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这些问题,新课程提出了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要求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重心的转化。
目前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1)没有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2)还是只关注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有些学校的老师根本没有做行为观察评价,还是“单元测验”加“中段考”加“期末考”,把“单元测验”加“中段考”美其名为发展性评价;(3)只注重教师的评价,忽略自我评价和同学的评价;(4)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模式化,简单化,整堂课都是“你真棒!”“我为你骄傲!”(5)还是用纸质性评价代替所有评价,纸笔测验是惟一手段,也没有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第七,从教学效果来说,应该是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
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目标的实现!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我们都应该绷紧这根“实效”弦。但有个别老师却是另一种做法,一味追求“分数”,我们听一位老师在讲评练习时这样说:“你们以后做答案千万要注意,每道题都不能留空白!实在不懂,就把记得的观点、原理堆上去,有多少堆多少。不记得书本的观点,就把题目的材料抄下来,这样至少不会得零分!”这不仅是误解了“教学效果”,更严重还是误导了学生!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我们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的取舍、教学策略的形成、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预期、教学评价等方面做认真的考虑。目前我们有些老师的做法,确是需要改进的!
情绪——奇妙的“窗口”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勇于开拓进取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丰富多彩的情绪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意志坚强的表现
初三政治说课稿
十五课第一框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