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积极实施新课改。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着片面理解“三维目标”,多媒体以主代辅等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政治课教学,不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我们才能在规定的一节课中更多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在愉快中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问诊;对策
一、课堂有效性缺失之问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积极实施新课改,跟着课改“感觉”走,处处可以欣赏美丽的课改风景。课堂的壁垒被一一攻破,课堂的热能效应被一次次激发,每节课,尤其是在一些评优课、展示课、赛课的课堂均做到有“形”有“神”、有“情”有“韵”,课堂成了“阳光地带”、“动感地带”、“情感地带”。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或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新课改下的教学行为也时常出现偏差,“繁华”课堂透射出放任与浮躁、随意与“急功近利”。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其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顾此失彼,机械割裂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指导着中学政治课教学。然而,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着机械割裂三维目标的现象:其一是顾了“情感态度”失了“知识技能”。实施新课程实验教学以来,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过去的只抓“知识技能”的极端,转到现在只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中刻意追求情感目标,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让学生谈感受、辨事理、看录象、听音乐上,忽略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其二是有一些教师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依然是我行我素,穿新鞋走老路,始终把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离、机械训练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却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的干脆就在课上如蜻蜓点水般针对某一事件抒发一下情感就算完成了。其三是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将之程序化、机械化。先“传道、授业”,然后“合作、讨论”,最后在一片叫好声中“温故、知新”,凡此种种,均人为地造成了三维目标的割裂,严重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走下“神坛”,教师成了“摆设”
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有些教师开始迷惘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就是“配角”。因此,课堂上,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动不动让学生当众表演,来“凸现主体地位”。 或者就来个“随波逐流”的师生问答,来实现“师生互动、合作”,随意性充分体现,随叫随到代替了“唤醒、激励和鼓舞” ,“画龙点睛”变成了“蜻蜓点水”。整个课堂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像一盘散沙,各抒己见,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名不符实,合作流于形式
几年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施,这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是体现课标精神最佳形式,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律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有的则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则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课堂教学仅仅是展示给别人看的“花架子”,甚至是一种作秀的虚假教学,教学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有效性。
4.有声有色,“辅助”成了“唯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入政治课堂,使传统的、枯燥的政治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受广大政治教师的青睐。但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偏差。诸如用鼠标代替粉笔,屏幕代表黑板,课件成了电子书,教师成了放映员,一节课里屏幕影像、文字、音响接踵而至,稍纵即逝。学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观众,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看”和“满堂听”;更有甚者,忽视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唯课件精美第一,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缤纷华丽的效果,不注意呈现信息的重点,把教学内容进行过分的包装,夸大非教学元素在信息中的地位,模糊了学生注意的重点内容。学生虽然享受到了“眼睛的盛宴”,但没有得到任何知识、技能的营养,势必会使政治课堂在图片和声音的热闹中失去了应有活力和魅力。
难处与困惑,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它们是可以进一步探索与解决的科研课题,是得以进一步推进课改、深化课改的发展空间。正如一位教育界人士所说: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结的解开必将带来的是高效的政治课教学和政治课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活动时间和空间内,遵循教学客观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政治课教学,不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我们才能在规定的一节课中更多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在愉快中成长。
1.确立三维目标意识,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
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新课程以“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总目标,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分类目标,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撰写,又要注意目标的具体可操作性和目标陈述的“行为化”,即要关注行为的主体、使用的行为动词、形成行为的条件、及该行为的表现程度。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一个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知识目标,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才能落实,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典型事件或者展示不同消费心理的图片、片断,在比较、分析中掌握各种消费心理的异同。为此有必要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相结合后确立如下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教材资料和比较分析让学生掌握怎样正确看待、评价不同的消费心理。其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可陈述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教材资料和讨论分析,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2.让预设和生成在学生的需求中有机融合
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预以成规,生而创新,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机动灵活地把握课堂,关注和处理好课堂生成。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问题是学科教学的心脏,有价值的问题是重要的生成资源。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引发学生的发现探索,提升学生的思考,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问题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经验基础、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用宽容的态度接纳课堂生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机智地筛选生成并巧妙地利用生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凡是有利于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能触动学生交注欲望,思考兴趣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相连并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对学科思想、方法更深入讨论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课堂教学往往由于这些生成资源的不约而至,随学生学习的深入而妙趣横生,充满智慧。
4.有效合作,多样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度
爱因斯坦曾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要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度。
课堂教学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能否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探究式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在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导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教学中心”和“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努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使他们在“观察”中发问,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的目的。
5.因材选媒,让课堂妙笔生花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成了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它可以将教学内容方便、快捷地集成、整合后,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巩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傻学变为愿学、乐学、会学,从而加速学生参与认知、自觉认知的主动性。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可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适时演示、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突破思维障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图象演示,也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内在规律,从而完成知识建构。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摆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课堂作为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和主场所,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天地,而且也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意识增强的重要空间。因而,构建一个有效、高效的课堂对于真正落实新课改要求意义非凡。我们只有在深刻反思现有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塑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我们才能在规定的一节课中更多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在愉快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实施纲要(试行稿)解读.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