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减负不减效,减负能增效,成为摆在学校和每个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的问题。“穿新鞋走老路”,以及诸多的课堂形式主义泛滥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大羁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现实地成为每位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政治课教学,要唤醒学生智慧,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慧。
关键词:中学政治;智慧;课堂
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就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问题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减负不减效,减负能增效,成为摆在学校和每个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的问题。然而,纵贯当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封闭的课堂,狭隘的课堂,死寂的课堂,仍然成为不少政治教师始终坚守的教学形式,“穿新鞋走老路”,以及诸多的课堂形式主义泛滥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大羁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现实地成为每位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和谐关系,唤醒学生智慧
课堂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教学实践证明,专制、放任只能造就“唯书、唯上、唯师”的“应试高手”,民主、和谐却可使师生互动、互感,教学相长,智慧共生。调查发现,新课程改革至今,中学政治学科作为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的窘况依然没有改变,师生之间的心理“隔膜”始终未能消除,课堂上,师生身处同一空间,心在两重世界,彼此没有关系的融洽、情绪的互动,严重影响着彼此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言语交流和思想沟通,进而影响了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宽松的气氛,彼此形成高度的默契,实现流畅的沟通。作为中学政治教师,首先,要确立新的目标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从而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其次,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将学生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角色来对待,构建师生间双重主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第三,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主动与学生交往,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善以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关爱的抚摸,鼓励的言语,去亲近学生,吸引学生,悦纳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志同道合的朋友,感情融洽的伙伴,以形成强大的课堂“情感磁场”。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共鸣,和谐共振,只有确立这种民主、平等、互爱、互助、互学的师生关系场中,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才能相互读懂对方,产生共鸣,享受教和学的幸福和追求知识的灵性。
二、重视自主学习,开启学生智慧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政治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课堂中,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彻底改变“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尽量少讲精讲,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质疑释疑、自我评价,直至主动完成知识建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的主体责任感,建构自己完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学会自读教材,要读“四题”(课题、节题、框题、目题),明确学习的大方向;读“三字”(黑体字、宋体字、楷体字),掌握书本理论;读插图、引言,拓展思维层面。其次,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在自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生疑、质疑、释疑。让学生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水平”的问题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展示自己的水平,在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同学的积极合作、交流中,在师生的互动与对话中,思维相互诱导和撞击,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发。
三、引导合作探究,师生共生智慧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 教师填鸭式地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新课程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逐步改变思想政治课“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传统教学方式,开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黑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现代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探求的过程,开发知识的宝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我们的中学政治课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位智者,用智慧去点燃课堂中的智慧,去激起整个课堂的涟漪,在碰撞中产生一个个疑问,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探究智慧。教师也可以在合作、交流、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慧特点,为更有效地实施智慧型教学提供参考。
四、密切联系实际,丰富学生智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保持生命力和增进吸引力的基本支点。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了把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认识社会各种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本与社会相结合等,尽量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中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对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联系实际一是联系学生实际,即根据学生的心理、思想实际,抓住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二是联系社会实际。时刻紧扣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运用鲜活的时事材料,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中联合国的有关知识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路径:第一个问题:假若你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你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反恐问题,有的说朝韩问题、有的说自然灾害问题等,涉及到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中的重大热点问题。接着我设计了第二个问题:假若联合国安理会要就朝韩当前局势问题开会,你代表中国将作怎样的陈述?这也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到这时答案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之闸已被打开,智慧之泉已喷涌而出。三是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机关、工矿企业、大自然中去学习,让发现、探究凸现出来,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多变的价格”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课知识点,要求学生在上课一周前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去了解关于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用调查研究得出的大量关于价格与供求、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第一手感性材料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同学就很容易接受理解。这种“走出去”的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认识空间,丰富和发展了学生智慧。
五、开展有效评价,发展学生智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愉悦并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丰富和拓展师生的智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有效的教学评价必须指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的评价。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进行测验,引导学生对求知过程和实践过程进行反思,而且要指向师生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中,“好”、“很棒”式的单调化、泛化、模糊化的评价或不当评价、不适时机的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漠然”而“无动于衷”。相反,情真意切、因势利导而又恰如其分的、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恰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政治的火种,催生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点拨学生迷津的灯塔,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放飞灵性的翅膀。
英国教育学家情特海说过:“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充盈智慧的课堂是以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达到师生智慧共生的课堂。“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这是课改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应该带着真诚与爱心走进学生,走进课改,带着敏锐与智慧走进课堂,给学生以心灵和智慧的启迪。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
3.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6页.
作者简介:冯义平,男,1968年11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研究。
九年级政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单元测试试题
初三总复习政治练习
2014年初三政治期末试卷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检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练习试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同步测试(有参考答案)
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3年中考政治模拟检测试题(带答案)
2013年中考政治模块检测试题(含答案)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试题
初三政治检测题
2013年中考政治模块检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试题—中考政治试题
2013中考政治试题试题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练习试题
九年级政治下册课时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中考政治模拟调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中考政治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政治自律的表现——自爱、自省、自控试题
国策经纬单元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课时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三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中考政治模拟调研考试题(带参考答案)
待人真诚热情,建立真挚友谊单元验收试题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练习试题
九年级政治下册单元测试试题(有答案)
2013年中考政治模拟模块检测试题(含答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同步测试(有答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