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教科文本的整合 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
现在的品德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然而,教材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无法产生声音和画面,引发学生的情感波动。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与文本的整合,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如何实施呢?一是再现真实情景。如教学《祖国妈妈的生日》(人教版下同 一上)一年级学生对国庆节比较陌生,教材上图片第一张是开国大典,其余都是讲祖国儿女如何庆祝祖国妈妈生日的。教学时如果单从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感知,是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所以此时如果利用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的盛况,再现当时的真实情景,不但会让学生知道祖国生日的由来,而且会让学生感受到国庆活动的隆重、热烈和喜悦,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二是缩短时空距离。如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六上)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但这些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材中的照片、画面难以使学生体验到中国被受辱的那种情感,所以此时播放一些圆明圆被焚烧、中国国宝被掳夺、南京大屠杀等课件,可缩短时空距离,增强学生的真实感,易激起学生的愤慨,体验那时民众心中的悲愤心情。三是化抽象为形象。抽象的事物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脑子里无法形成印象,当然进行的一系列明理的思维活动也很难活跃,因此,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抽象为形象。如教学《规则在哪里》(三上)一课,而规则这个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画面制作成课件,如马路上的规则、学校里的规则、商店里的规则等,变静止为动态,帮助学生认识规则一词的含义,这样使学生对规则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规则的理解和体验。
二、与生活资源的整合 延展课堂的空间界限
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何在教学中导入阶段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运用教学媒体无疑是最佳方法。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二下)导入新课时,教师介绍完鸟的节日爱鸟节后,运用教学媒介播放了一段视听歌曲《小黄鹂做早操》。屏幕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拓展了学生的空间界限,学生边看边听,随着优美的旋律边唱边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心中爱鸟、护鸟的情感油然而生,为下面的学习为什么要保护有益动物?怎样保护有益动物?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达到了情感共鸣的效果。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可使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
三、与行为体验的整合 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理论的传授,并不意味着学生会由此形成道德观念,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不能靠一时一事,需长期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成为自然、稳固的习惯。因此,在总结实践阶段,要让学生把从真实的生活中看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带进课堂,展开议论、思辨,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老师在这个阶段,更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一些超越时空界限的事例展现给学生,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如在教学《我自己会整理》(一上)后,老师展示一些图片:小明平时自己叠衣服、小兰按时听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等。这样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个标准的行为,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让学生效仿,从而达到标准明确,先仿后行的目的。同时也让课堂不拘泥于课本,延展了课堂的时空范围,使多媒体确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与课堂评价的整合 加强正确的行为认识
在加强学生的行为实践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及具体的行为指导方式。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行的过渡阶段,是对道德认识环节的论证。在这个阶段教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辅助材料丰富观点、运用观点 、深化观点,增强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敞开思想,解决模糊认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
教学《我生活的社区》(三上)时,教师把课文中公用设施制作成一段自述的动画片,使这些司空见惯的公用设施变成了鲜明生动的动画形象。如果皮箱,最初被一群踢球的孩子打翻在地,废物撒得到处都是。后来,一位叫李明的同学主动清扫废物,擦洗果皮箱,小区环境更整洁了。画面上果皮箱前后不同的遭遇,配音中娓娓动听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的心中涌起了对李明同学爱护公用设施的敬佩之心,激起了他们道德情感,产生了爱护公用设施的强烈欲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这种手段,不但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使其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发展想象力,而且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行为能力。
《走进中学》说课稿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勇于开拓进取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意志坚强的表现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情绪——奇妙的“窗口”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