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眼明理教学,启迪思维
思品课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教材内容所阐明的道理,才能为导行作垫铺指向,而道德认识的感知,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道德认识的思维过程,就必须着眼于感知教学,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精心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之目的,使学生能尽快感悟其理。如教学《学习、做事讲究效率》上课开始先演算数题激趣,甲乙两班同学在同等条件下植树,甲班40人2小时植树160棵,乙班50人3小时植树225棵,求两班同学平均每小时各植树多少棵?学生好奇地演算着,得出结果后,让学生讨论,甲乙两个班谁做得好?为什么?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及时小结:条件相同,时间平等,人数少的干得多,人数多的干得少,这就是效率问题。这样通过教学思维迁移到初步感知效率认识的思维上来,接着可列举学习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针对教材所讲的例子来分析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效率高的同学主要的经验是什么?扫地比赛获胜的小队为什么能在12分钟内完成任务,效率提高5倍?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通过贴信封和取钉子比赛,并让学生说说理由,这就进一步将操作、说话、激趣、思维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教材所阐明的道理,达到启迪学生掌握正确道德认识的思想能力之目的。
二、着重情感培养,发展思维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因此,在思品教学中,要着重于情感的培养,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地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教师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为线索,讲究育的策略,采取以理育情,以境诱情,以比促情,以情引情等多种方法,借助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移情想象等情感体验方式,把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综合一起,达到强化情感之目的。例如教《是非要分清》,在学文明理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从反面的角度分析,徐小青假如没有分清是非,就不会请求老师扣去多得分数,也就不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时,徐小青得了那个满分后会有怎样的错误想法?
如果徐小青多次遇到这一类的问题,去掉了诚实的品德,还会出现什么样的人等等。学生在一系列的假设问题的回答时,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全身投入到想象的情感中去,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将学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教育层次。
三、着力导行训练,深化思维
明理的目的,情感的培养都是为了在于导行。导行是根据课文中训练内容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对这些内容和事例的是非、善恶、美丑进行甄别、辩析、评价,使学生不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深化学生的道德评价思维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达到情理凝结,形成道德意志,因此,教师一方面应有目的,;围绕本节教学的目的、要点,精心设计导行内容,注意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应的题目,让学生辩析回答。另一方面要讲究导行方法,注重导行实效。如教学《小小发明家》,学生明白动脑又动手,发明在招手的道理后,第一步设计基本题,以砖为例让学生说说 砖有什么用途,以强化思维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二步采用缺点分析法让学生给砖找缺点,如高层建筑时,给房屋增加重量,无法隔音,增加运输困难等,谈谈改造设想,互相启发,寻找新的发明方向,如设计空心砖、塑料砖等。深化思维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灵活性。最后可延伸练习,让学生回家动手操作,试设计一块砖,开展砖的小发明评比活动。从而使学生动脑、动手,进一步掌握道德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寓思维训练于明理、育情、导行教学之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保进情感的内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珍视友谊》
我们都爱玩
第十课《公平竞争》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教案
《青春闪光》教案
第四课 学会沟通
法律护我成长教案
走近法律导学案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跨越代沟”教案
法律与生活
《特殊保护》学案
磨砺意志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
自己的事自己干导学案
人生多彩教案
生活离不开规则
市场经济的护卫者教案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导学案
第十一课 善于合作
积极进取 共同进步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学案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第七单元 法律护我
法律护我 教案
《法律“雷池” 不可越》学案
第七课 面对公共生活
思想品德 5.2《人生多彩》学案
第三课 乐观向上
第二课 纾解压力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