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重感悟轻体验、重授知轻能力、重主导轻主体等导致学生参与的力度不大、强度不高、广度偏窄现象,以至学生不爱上品德课,给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而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作为品德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自然合理地提出富有趣味的问题,好玩的建议,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教学《走近残疾人》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残疾人在生活、学习中碰到的诸多困难,有位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游戏:让全班学生先脱下外衣,放在自己的课桌上,然后要求学生在2分钟时间内单手穿衣,并扣上纽扣,结果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几个同学能完成穿上外衣。让每个同学依此到自己的小组长那里取回自己的作业本,但必须是蒙着眼睛去领,结果很多同学不是走错位置,就是领错作业本。一段模拟活动游戏,不但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大家积极参与其中,教师相机引导,残疾人在生活、学习中会有什么困难?加上学生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参与和关注。
二、参与活动,建构新知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生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的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应该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在活动中学习生活,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使儿童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如教学《影子的探索》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画影子的活动,上课前一天,老师和学生在阳光下一起游戏、玩耍,叫同学们注意影子有什么特点。上课时老师就来了个画影子比赛活动,要求画出上午或中午或下午自己的影子,展示时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谁画的什么时候的影子。结果有的说小明画的影子应该和人的脚连在一起。有的说:王芳说是上午的影子,但我觉得她画的是下午的影子。于是很多同学开始争议起来,为了解决问题,老师和同学就共同做了个实验,让同学和老师一样拿手电筒当太阳,桌子上的圆柱就像是我们,要求个同学要认真观察:早晨太阳从东方起,影子在什么地方?太阳慢慢升到头顶,时间是中午,影子在什么地方?下午,太阳转到了西边,影子又在什么地方?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自己画的影子错在哪里,进一步明确光、人(物体)、影子的位置关系,明确影子随时间变化的这一特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的情感态度,建构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的自然科学常识,又提高了学生全员参与的热情。
三、亲身体验,认知冲突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感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亲身体验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在亲身体验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教学《走进残疾人》,另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请同学两人一组合作扮演盲人和跛脚的人互相搀扶着走一段路,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哪个小组就获胜。开始时很多同学看到盲人、跛脚的人的样子哈哈大笑。为了让小朋友们体会残疾人的艰辛,学会尊重、帮助残疾人,我邀请全班小朋友参加游戏,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扮演盲人,一组同学扮演跛脚的人,他(她)们合作走完那段路。活动后让他(她)们畅所欲言谈活动的感受,同学们都谈出了残疾人走路不便、生活艰难,再联系自己扮演残疾人的实际,他(她)们认识到了不应该嘲笑残疾人,残疾人的心灵更应该去呵护,生活更需要照顾,自己应该尽力帮助他(她)们。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在无声的教育中,作出道德评价和行为纠正;在情趣的共鸣中,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
四、合理评价,不断改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品德与生活课程提出,教育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他们的生活。我们除了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以外,还要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儿童认识的终结。我们同样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出正确、民主的评价,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展现在下一次的活动舞台中。一般我们都从这方面来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自我评价:
1.参与的状态。
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是否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是否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用高兴一般不喜欢来给自己打分评定。
2.参与的广度。
无论室外还是室内的活动,都应该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我们特别关注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不同活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以便于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此外,我们可以用累积分的形式,给参与了的孩子加分或添加他们喜欢的符号(花、叶子、瓜果、星星)收进他们的资料袋,或制成表格张贴出来,让他们随时了解自己的参与情况,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参与的时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弹性,其活动时间有长有短。但无论是一课时的室内活动,还是穿越了整个季节的室外活动,我们都要保证孩子参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整个活动的三分之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验的完整性,认识的整体性。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张参与活动的时间表,既能起到评价他们参与活动情况的作用,也能督促他们把活动继续下去。
4.参与的品质。
我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生活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能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所以,儿童还要对自己在参与时的品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是否和老师同学团结合作、积极交流、努力探究;是否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发现,能质疑问题;是否已有了较强的道德意识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如在对和春风一起玩的活动进行评价时,有的孩子因为达到了以上的标准,和组员合作制作了飞机,在玩耍过程中,发现了风和飞机之间的联系,知道了怎样才能飞得又远又高的道理,体会到了小组合作游戏的乐趣。
5.参与的结果。
以上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保持对参与活动的信心,我们还对参与的结果进行评价。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主要有:利用艺术墙展示学生的成果,在相互欣赏评价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强烈的自信;利用成长记录袋,搜集自己的作品,便于作量性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向学校、网络、电视台等推荐,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
时政热点:政务服务“西洋景”还需问责到底
时政热点:“凡提必核”是从源头严守“两个责任”
时政热点:政府救市是对市场的一种尊重
时政热点:“因办公面积超标被免”应成制度常态
时政热点:用“严”和“实”撑起大业绩
时政热点:以“四有”为标尺 站稳党和人民立场
时政热点:“一律核查”彰显全面从严治党决心
时政热点:心中有戒,当好班子带头人
时政热点:电子政务网站应更加注重公民导向
时政热点:做“敢担当、敢攻坚、敢争先”的领头人
时政热点:谁在骗取中央资金?不妨点名道姓
时政热点:把好“入口”是新官上任的“硬杠杠”
时政热点:挂职真正得锻炼,态度才是最关键
时政热点:抓民生,善算“小账”更要会算“大账”
时政热点:不妨为领导“掐架”叫个好
时政热点:扶贫攻坚,遏制“苍蝇扑脸”是关键
时政热点:官员连续“踩雷”是拿法纪当儿戏?
时政热点:打破“无为而上”的为官预期
时政热点:“述职述廉”须看述后成效
时政热点:动辄“通报单位”不是一个好习惯
时政热点:比馆长监守自盗更可怕的是管理漏洞
时政热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时政热点:一些官员为何偏爱“大项目”
时政热点:贪腐“奇葩理由”注定是徒增笑耳
时政热点:“先进性不突出”纪委也要管
时政热点:当好“四个人”要做好四门“功课”
时政热点:感受“人民的勤务员”背后的民本分量
时政热点:对标“四个人”要求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时政热点:如何防止官员旧“病”复发
时政热点:“凡提必核”为干部选任划出硬杠杠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