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是贴近儿童生活、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课程,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乐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下面就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效果谈点看法:
一、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教学《上学真快乐》时,教师可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学生一边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边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懂得,班内的每个同学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网小鱼的游戏中,由十个学生搭成鱼网,其他的学生装作小鱼穿过网,边做游戏边唱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被网住的小鱼就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叫什么名字?我从哪个幼儿园来,家住哪里,喜欢干什么?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通过自我介绍,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让其他同学更多地了解自己。在游戏中,教师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提醒违反纪律的学生,从而让学生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巧用插图,明事悟理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插图具有特殊的教育感染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其中浅显的政治常识、生活常识、道德常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明白道理。
1、图中悟道,晓之以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具体形象为主,以图喻理更容易使他们明白事理,获得简单的认识。
2、分析插图,动之以情。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插图具体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插图、听故事,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喜爱和崇敬等情感。
3、借助插图,导之以行。借助插图指导学生实践,能直观形象地进行有效的行为训练,促使学生知、情、行得到统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模拟生活,激情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认识,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从而有所收获。模拟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经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例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时,教师先启发学生讲讲上学路上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再设置十字路口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活动(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创设情节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四、拓展延伸,学会生活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有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学生不一定能理解,但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经历这个过程以后就会悟出道理来。如在教学《诚实故事会》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去体验一下,并续编故事《皮皮的遭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诚实的好处和说谎给人们带来的麻烦,这样,学生深刻地体验到说谎所带来的危害,从而能科学地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只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自然、自我和各种社会的经验,才能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学会生活。
五、营造氛围,学会创新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创新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假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现,使学生在心里觉得有安全感,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保护水,节约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地球上水资源情况,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含义。教师可采用学生动手查资料,开展节水表演、寻找水资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新,又如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一起大胆想象,描画家乡的未来美景,并将同学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进行评价。
六、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讨论。《品德与生活》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例如:教学《了解我们的学校》时,在参观完校园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先分组讨论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有了参观的过程作为铺垫,学生讨论的时候有话可说。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搜集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诱发学生生活体验,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形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六课《为坚强喝彩》教学反思
浅论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法
一个“牢固树立”的哲理依据
政治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途径
“导入”是思想政治课的开门红
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浅谈政治课堂中的活动设计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3)
浅谈多媒体教育技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6)
怎样上好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2)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激情飞扬 激活政治课堂
浅谈让思想品德课充满吸引力的方法
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论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2)
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思课堂导入,提高课堂效率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1)
合理运用学生资源 高效组织课堂活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谈谈初三政治复习的思路与方法
浅谈初中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中学思想政治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我见
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标下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浅浅谈政治教师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