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为此,教师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灵活处理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把握课程实质,彰显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回归富有特征的儿童生活,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在内的多维的、综合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要先把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实质,才能贯彻落实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理念,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落实要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从而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清晰、简明的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效。
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如教学《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 下同 三上)从教材的第36页到41页,全在一节课讲完未免教学内容有过多的现象,学生也未必能接受完,这就需要老师去选择,我在处理这课内容时,分二教时进行讲授,第一节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中有谁为我们服务,第二课时讲授假设生活中没有他们会怎样,让学生在这二节课中去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的关系。
3、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有效。
(1)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3)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4、教学形式的应用要有效。
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例如教学上例课文,我就采用了音乐激趣、模拟体验、讲解交流等教学形式不断交错进行,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体验。
二、关注课堂细节,注重有效教学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都属于细节。
1、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1)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每个老师,讲课时都在盼望亮点、追求亮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美丽的明眸,往往就在不经意的回首之间。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如教学上例中有一模拟表演的环节,我让二个学生上台表,一位扮演病人,一位扮演医生,表演过程相当成功,当时表演完离开时,病人不小心弄倒了坐的椅子,医生及时扶起,这本不是预设内容,但我及时捕捉住这一动态亮点,问病人这又该怎样感谢医生。学生就在这不经意间感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应感谢他们。
(2)正确处理学生的误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
(3)善于抓住教育的着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思想品德教育永远无法指望某种标准化的手段,去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针对不同人进行施教的特定时机,选好触发学生心泉腾涌的着力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学生思想升华的催化剂。
三、体现活动方式,提高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注重活动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所以:
1、活动的设计要有适度。
这里所讲的适度就是要注意适时进行动静交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要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歌舞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这时,学生的身体静下来了,但是他们的思维是在积极活动的。
2、活动的设计要有效度。
所谓效度就是要把握活动的有效性,即: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所理解的以生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尊重学生要体现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表现在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之中。
3、活动的设计要有梯度。
品德课是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也是综合的。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老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一节课中的活动应该先易后难,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提高和升华。
总之,品德课堂中有许多智慧的火花,每一位品德课教师都应该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匠心独运,巧用一切课程资源,让我们的品德课堂去粉饰、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真正展现师生人格魅力,促进每个儿童健康发展,真正使品德课堂的有效性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初一政治发现自己的潜能导学案
初一政治磨砺意志教案
初一政治自己的事自己干导学案
七年级政治珍惜无价的自尊教案设计
初一政治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初一政治平等与尊重 学案
初一政治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教案
七年级政治悦纳自己的青春期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教案
初一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少年能自强教学案
初一政治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实录
初一政治身边的诱惑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教案设计
七年级政治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课堂设计
初一政治唱响自信之歌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我能行导学
初一政治学会拒绝教案
初一政治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平等交往教案
初一政治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初一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复习学案
初一政治爱在屋檐下教学提纲
初一政治习惯造就成功学案
初一政治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