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对话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要着眼于实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既不是替代学生主体的道德规范的说教,又不是没有引导的放任自流。这种对话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对话应该是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这种对话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下面就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谈谈实施有效对话的体会。
一、向一英里深迈进
关于课堂教学,国外科学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对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来说,这一点也是值得借鉴的。围绕一个话题,我们需要的是深入的展开学习,而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泛泛而谈。就像有专家指出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节课下来,教师一点新鲜的信息没有传递,一点超出学生已知事物范围的东西都没有讲,学生们会说这节课没劲,说老师讲的跟书上一样,于是一片哗然。要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的深度上下工夫,向一英里深迈进。比如《通信连万家》(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一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邮寄、电话是人们的通信方式,更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而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关系。
怎么样向一英里深迈进呢?对话式教学是有效的载体。对话的双方总是在互相启发下使得内容层层递进,犹如三级跳甚至多级跳。而传统意义上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则像是原地起跳。学生总是在老师提问的起点开始起跳,然后再回到起点,话题始终没有得到深入。例如有老师在执教《通信连万家》时,从电话到寄信,从上网到传真一个一个问答、介绍。到头来,学生仅了解了许多通信方式,至于它们的特点、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却没有涉及到。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在学生第一次的回答时,真正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且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产生真正的思考,进一步深入地研讨下去。这种研讨既不是传统的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也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
在《通信连万家》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谈到在生活中电话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时,老师适时将话题引向深入,电话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通过和学生一起观察楼梯口的电信分户盒、社区的电信交接箱以及老师展示的电信局交换机房的场景和学生一起探究我们通常所熟悉的电话机背后不太了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深入学习,有一种让学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我们通常打电话的信息是这样传递的。学习到这里,教学并没有嘎然而止,老师进一步将话题引向深入。电话传递信息这么快捷,那么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在课堂上,学生们将他们了解到的各种事例进行了生动的交流通过这样逐步深入的学习,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通信工具,更引导学生了解了各种通信工具传递信息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以及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在最需要处介入
学生在生活中需要引导时、学习上遇到坡度时,这个时候,老师不是代替学生学习,而要帮助学生上坡,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具体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就是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需要丰富与发展的时候;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加深的时候;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的时候这些时候是我们展开对话的最佳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时机意识,善于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介入呈现的。有研究表明,教师只有持一种介入的态度,才能使我 真正生活在我们之中。如果没有一种参与、介入的心态,或者说连教育意向性都不存在的话,那教育活动根本无法维系。
在教学《我生活的社区》(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时,学生了解了他们生活的社区有商店、绿化带、物业管理处、健身器械这些都是学生们熟悉的,所以教学到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引导提升的。老师开始以对话者的身份介入进来,是啊!我们生活的社区有这么多设施、设备,听起来挺乱的。我们今天来给它们分分类怎么样?可是按什么标准来分呢?这时候展开对话的关键是提问,教师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要能够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进行质疑,鼓励对现实作出真正的反思与行动。有的学生提出按它们的功能来分类,有的提出按它们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作用来分类,有的提出按离自己家远近来分类通过这样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对话,使学生找到更多的兴奋点,这样的对话不仅有助于清理思路,而且有利于打开思路。学生开始从我的角度去感受、体验那些社区里平素熟视而无睹的设备、设施。这不正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吗?这一切来自于老师在学生学习最需要提升的时候介入进来。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在罗列一番社区里的设备、设施之后便无法深入体验了。而老师的介入也是很巧妙的,通过理一理,分分类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寻找分类的标准。在寻找的过程中实现了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意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了体验与感受。
三、让教育不留痕迹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实际是处于不平等的位置,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占有还是经验的丰富方面都相对于学生而言处于强势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师生的语言交流中,常常留下老师说教的痕迹、总结的话语以及居高临下的评价一节课下来,搞得老师疲惫不堪。其实,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一节课上,真正要表现的是学生。只有学生异彩纷呈,那样课堂教学才会美不胜收。著名建筑设计家梁思成曾说,他一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设计了天安门旁的观礼台。因为当年站在天安门前,你几乎感觉不到观礼台的存在。作为老师也应该像观礼台一样,为了学生好借东风上青天,教师要善于做东风。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以谈话的方式介入,就汤下面,有教无痕。有专家指出,对话式教育通过商谈,通过共通感的获得或理解能力的养成,使教育中的人共同面对与承受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共同分享生活中的愉悦与悠闲。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对话不是说教,不是结论,是碰撞,是交流。
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为了让教育不留痕迹,我们要丰富对话的方式,研究对话的技巧。让介入更自然,赋予对话引导的价值。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情境下对话的引导价值取向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说在学生需要打开思路时引一引。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一课中,学生容易发现与他们生活零距离的或一定距离的提供服务的人。老师凭借教材适时对话交谈:教材上怎么还画了小朋友一个人看电视的场景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思维指向了那些我们生活中不易察觉的为我们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人与事,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学生有了新的发现
又比如在学生缺乏经验背景时垫一垫,在《通信连万家》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发现了生活中见到的电信分户盒、电信交接箱但学生并不了解它们的功能与作用,这时候,老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一些资料,和学生一起发现分户盒、交接箱里面的秘密。以及学生并不熟悉的程控交换机房的相关资料,这些信息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话的引导价值可以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推一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时就需要教师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如在组织学生社区调查的活动的时候,没有具体方法指导的调查活动常常流于空泛。当学生说要去小区物业管理处做调查时,老师追问到,你们想了解什么呢?准备怎么样去了解呢?在经过集思广益的对话交流后,学生可以将调查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对话的引导价值还可以体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评一评,有专家指出肯定表扬是反馈,批评纠正是反馈,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更是重要的反馈。老师可以借评价展开对话,巧妙地将学习引向深入。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一课中,有位学生说到,他发现交通警察也是他生活中需要的人,因为交通警察保证了上学交通的顺畅。这时候,老师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你的发现真好,如果说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在生活中直接给予我们帮助的人的话,他的发现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看起来和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的生活却离不开他们。同学们,你们还能发现这样一些我们生活需要的人吗?此时,学习被不留痕迹地引向更深的层次。
经济热点:用低价药救命还要等几个“5年”
每日要闻:习近平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
对付不良中介,要找病根用猛药
2016初三政治知识点复习:集体和个体
2016初三政治复习资料:亲近社会
时政热点:让权责清单真正形成约束力
总理推动住房市场由拼命“买”转为放心“租”
2016中考政治考点例题解析:习近平、李克强出访接见活动
高二政治知识点: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二政治下学期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第九课
经济热点:3亿巨资修了“烂路”,就这么罚酒三杯?
文化热点:亲吻陌生人,就能吻出信任?
社会热点:“最窄”慢车道暴露城市管理短板
高一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知识点归纳
2016初三政治复习资料:学会选择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热点:允许住房改造出租,应听取多方意见
2016初三政治重点复习: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人教版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
文化热点:志愿服务条例 如何为爱心“加油”?
文化热点:生娃送净化器 无奈的关爱
《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解读
社会热点:应对“甩老族”,老人财产托管可以有
2016年5月6日时事政治(国际)
2016中考政治复习:我的自律宣言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社会热点:该不该用手机话费甄别贫困生?
每日要闻:李克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促进就业稳定增加
时政热点:村支书号称“万岁”未必全是监管的错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