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德育的“婢女化”趋势_政治教学-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 浅议德育的“婢女化”趋势

浅议德育的“婢女化”趋势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9

一、当前德育婢女化的表现

德育在我国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我国教育历来一直存在着泛道德化的倾向。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在实践上实际包括了学校智育以外的几乎所有领域,即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劳动教育等。这种宽泛的德育在我国有着极为深远的教育实践传统,也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在中小学语境中,往往把教育专指德育、教学则指智育。杜威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道德教育。因此德育本身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存在的自身目的。我们必须正视德育婢女化的危险倾向。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德育婢女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德育矮化为学生管理。在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部分学校将德育矮化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即仅仅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必须开展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而不是本质上的育人。无可否认,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德育决不是仅仅等同于工具层面的课堂纪律、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对违纪学生的处罚,这是对德育自身的矮化,也是对德育的一种亵渎。这种思维具有极强烈的将德育仅仅放在为智育铺路的角度,这种管理化倾向的德育,本质上背离了德育的鲜活性和正义性。

德育蜕化为德育知识教学和考试。德育本身是建立在对个体道德价值观、人生观、行为习惯等的塑造和培养基础之上的,虽然德育本身需要一定的知识来支撑,但德育绝不等同于简单的道德知识的传授。道德知识的传授仅仅只是德育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德育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体验和强化,并自我构建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如果德育蜕化为德育知识教育而导致学生机械记忆道德知识以应付考试,如果学生道德水平的认定取决于道德知识考试成绩的高低,这种德育实际上已经完全背离了德育的自身目的,已经被自我否定和自我消解了。

德育成为了智育的工具性手段。德育自身就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但在当前的部分学校教育中,德育往往成为智育的工具性手段,也即,在这种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地位从属于智育,而智育才是唯一的目的。一旦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就失去了自身的正义,德育在各个层面都成了应试教育的辅助工具,德育不再是目的,仅仅只是工具。如当前学校教育中,德育本质上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民主生活、讨论和思考、广泛的道德问题的探求等都极少实践,而纪律(仅仅是为了应试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简单化的工具性的道德知识考试,则得到了非同寻常的重视。这种情况导致学校德育普遍单调、乏味、样板化和功利化,直接决定了德育自身的低效。从某种角度上看,我国的学校德育已经变成了道德知识考试,而很多集体性的德育则有作秀的倾向,即为了获得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而开展的全校性的作秀。这种德育,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德育的本义。

德育在安全问题、考试分数背后的虚化。德育的虚化在当前学校德育中非常严重,表面上,很多学校都将德育放在首位,但实质上,我国的学校德育严重虚化。学校内部的形式化和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工具理性,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德育存在的空间。在德育考核已经矮化为安全问题的考核和考试分数的保障后,学校德育失去了自身的支柱,甚至在很大一部分学校中,德育已经基本等同于不出安全问题。

二、德育婢女化的原因

学校德育考评的单一化。在当前我国学校考评中,智育成为唯一的核心考核指标。在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上,学校的声誉和质量取决于学校的应试教育成绩和学生升学率,这直接导致学校在本质心理上失去了追求德育的动力。而面对社会的应试评价,学校不可避免地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单一的智育上,导致德育成为服务于智育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德育的虚化和管理化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学校德育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的考评,严重缺乏科学、权威的德育考评体系,这导致德育管理和指导上的混乱与无序。德育工作开展得好的学校未必能得到正面激励,德育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也不一定会受到处罚。这就导致德育直接执行层面的学校教9币群体在德育上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与承认,出现了经济学中的投入黑洞,即无回馈的付出。这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必然导致学校德育执行上的自我虚化和形式化。实际上,对于学生个体的德育难以评价,但对于学校层面上德育整体考核科学体系的建构却是可行的。

教育领域中的工具主义。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有着极为严重的工具主义倾向,教师的聘用化更加剧了这种倾向,实际上将教育推向了非公共性。这导致了学校对教师在考评上的唯分数主义,即学生的分数至上。实际上这种工具主义强迫了教师放弃无回报的德育而转向对学生分数的严重关注。尤其在下岗和普遍流行的末位淘汰制的环境中,在面对饭碗问题上,教师是很难考虑教育自身的正义性的。

学校组织自身的简单化倾向。任何组织都有着追求简单评价的倾向。正如企业唯利润评价一样。学校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本身应该具有自身的理想和基本的道德底线。学校本身是为了培养健康发展的个体,但为何自我否定而转向了非正义的应试教育,这实际上也是简单化倾向的一种体现。在学校管理中,只有考试分数是最简单、最确定、争议最少的业绩;简单的分数考评也最省力,最少产生争议,简单又容易执行。而德育的考核,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管理中的天敌,复杂的评价往往需要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简单的评价则有效率并且便于实施,于是简单的智育分数考核就成为实质上的唯一业绩考评。

三、德育如何恢复成为教育的核心

德育成为了智育的婢女,这对于学校教育自身的存在是极其危险的。这种学校教育将不会正义,所培养的极可能是个人主义严重、懦弱、缺乏进取心和创造力、没有理想与责任感的考试机器。这种教育将严重危及国民素质。德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没有智育,学校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但如果失去德育,学校教育就将迷失发展的方向,反而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全国范围实施的学校德育考评体系。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必须如同高考一样科学权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层面对德育的重视。如果不能建构一套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则学校德育必然将持久地婢女化。而全国范围内权威的统一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对学校层面的德育工作的评价上,不同于高考着眼于对学生个体的考核。而系统化、常态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将能够把德育提高到应有的地位。

德育评价自身的科学化和非考试化。我国目前德育的严重问题是德育的考试化,这种应试化的德育必须得到改变。德育必须包括实践、体验、讨论与反思,并应该实现内容的艺术化和形式的多元化,着眼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而不是枯燥的道德知识教学和模式化考试;德育必须回归德育自身的轨道,废除单一的知识考试,而采取开放式的答辩等其他考核方式。

给予学校安全方面的松绑。德育必须给予学生个体创造性实践与自我思考的空间,当前必须在安全方面适当地给学校松绑。将德育矮化为安全问题的考核和日常管理是教育自身和国家精神上懦弱的表现。坚强的个体绝对不是在温室中培养出来的。当前我国很多省市竟然因为担心学生安全而规定禁止一切学校大型活动,连学生春游秋游都不敢组织,或者签 生死状等等。这种环境所培养的无疑是懦弱的个体,同时也反映出管理者的懦弱与推卸责任。在这种环境中德育必然成为毫无意义的形式。

学校德育必须提高到政治层面、民族发展的高度。德育不只是教育的事,本质上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大事。德育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创造性与道德水平,国家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德育的管理与指导。仅仅是教育层面的德育将是软弱的,并且在外部压力下极易走向反面。只有站在更高层次,才能决定德育的发展方向和为德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质上,德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在发展上,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孤军奋战,缺乏社会支持和各部门的协调,只有整合社会力量和政府的统一协调能力,方可解决德育自身的问题。

学校教育必须在实践层面成为德育、智育发展的双中心。学校教育要在各个层面实践德育和智育的双中心,并且在制度体系上得到全面保障。在学校内部的考评上必须废除工具化和简单化倾向,德育的实践要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群体的业绩直接结合起来,消除学校管理中的工具主义倾向和非正义,从而整合德育与智育的协调健康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政治视频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福建邓玲荣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我爱秋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袁雯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浙江王飞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7 Lesson2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下《我们这样生活-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艳萍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6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我来画棵家庭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褚萍萍

小升初常考题型七,相遇问题与比例的综合题,画路程线段图巧解题

小升初冲刺第5次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浙江许晶泽

与"浅议德育的“婢女化”趋势"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