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曾报道过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瑛老师主持完成的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
诚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不断充裕,三代人伺候一个小皇帝的众星捧月式的家庭生活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另外,现在的孩子受重视个人价值、崇尚个性张扬的社会大环境的熏染,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人的帮助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因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还需要增加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时代特色的,学生可接受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这样使我们的德育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体现学生的需求,也更具有生命力。
因此,学校德育,特别是小学德育应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和养成做人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感恩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为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会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才能获得感恩。
感恩,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铭记在心、表示感激;感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感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品质。感恩的心需要从小培养,更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心积淀。三年来,学校从构建感恩内容,探索感恩课程、开展感恩活动、实施感恩评价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些探索。以编印感恩教材、实施校本课程、开展主题活动、撰写感恩日志、评选感动人物等为抓手,不断丰富和拓展感恩教育,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构建生活化的感恩内容
我们认为,学校德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学会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学会好好学习;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教育。
感恩教育无处不在,无需大道理式的说教,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是感恩的体现。感恩教育的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了每月一个主题的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主要有感恩自然、感恩先烈、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伙伴、感恩成长八大系列。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差异比较大,我们在每个系列教育的目标设置中,又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设置了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层次。如感恩父母中,我们要求低段的小朋友能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实践活动是给父母拿拖鞋、捶背;中段的学生则利用节假日跟父母工作一天,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实践活动则是帮父母洗衣服、拖地等;高段的孩子开展记一天家庭开支帐,体会父母赚钱的辛苦,从而崇尚节约,不乱花钱,实践活动是节约用钱,学做家务,以减轻父母经济和精神的负担。这样八大系列设置了 24个活动主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性强。
二、探索课程化的实施模式
德育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为了避免三月雷锋四月走这样走马灯式的教育,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的校本德育,并通过校本课程来实施。学校根据每月的感恩主题,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来实施感恩教育。学校安排每月第一周的晨会课进行感恩主题的启动,根据学校少先队的安排,各班在第一周的晨会课上对主题感恩教育活动进行宣传动员。每月第二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感恩主题活动课,第四周的班队课为感恩主题班队活动。在这样的班队活动中,师生一起对主题活动进行小结,并用说、写、唱、跳等多种形式来汇报自己的收获。把感恩教育课程化有力地确保了感恩教育的深入、扎实开展。为预防感恩教材的散乱无序,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走在阳光里》一书,其中有感动我们的100个故事、感动我们的100篇古诗文、感动我们的100位名人、感动我们的100句名言、感动我们的100个寓言等。2007年,我们在师生共写的感恩故事中,挑选出100个优秀故事,编写成了《感动天妃100个故事》,丰富了校本课程内容。孩子们读着这些身边的感恩故事,更能体会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朋友间的帮助是最快乐的、同伴间的友情是最真诚、老师的给予和付出最是无私的、在感恩中成长是最幸福的。
同时,我们认为,要使感恩教育真正灵动起来、鲜活起来,真正收到实效,还要把感恩教育的权利下放交给每一位老师,并使之贯穿于各科教学。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行课程中的每一门学科都包含其独特的感恩元素:语文中极浓厚的人文美德、数学思维的魅力、体育中力与美、人格和意志的完美结合;科学中特有的自然力量和无穷魅力,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先辈的无穷智慧,感谢自然的无私馈赠。只有每一门学科、每一个课堂的感恩点都被充分地挖掘,才能真正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三、实践多样化的感恩活动
生活是丰富的,我们的感恩教育也需要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表现。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这样的德育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
1、以节日教育为契机,让感恩在学生心中发芽。
教育因素无处不在,用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景、身边的事为案例,实施感恩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来临之际,围绕祝福长辈这一主题展开教育活动。回顾长辈的关爱与艰辛,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句温馨的祝福,一同捎给他们。设计一个感恩方案,学生在实施自己的计划中既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不易,也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2、以师生共写感恩故事为手段,让感恩在学生心中开花。
我们在高段坚持开展师生共写感恩故事的活动。教师记录班级、学生中的感动,写下孩子的成长足迹。而我们的学生则记录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或者记录身边的感动故事。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年多,如果你打开我们天妃小学的网络日志集,搜索感恩二字,那么记载着我们感恩历程的6页180多篇博客日志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期望学生说谢谢,就得教学生说谢谢;要教学生说谢谢,就得给学生讲道理说意义。
但要学生真正会从心底说谢谢,要把说谢谢变为一种习惯一种素质,关键还是在于老师的榜样。这是铜豌豆的《领着孩子说谢谢 看着孩子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看着孩子犯了错误敢于承认、及时改正,看着孩子努力学习,争取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我感到欣慰,也为孩子自豪!谁能不说,学会了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呢!这是伤心贝贝的《孩子,你已经学会了感恩》;让伙伴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 开心果对感恩教育理念的诠释。
孩子们的感恩故事,揭示了他们多采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颗纯真的感恩之心。如三.八节前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事后,有母亲说:我头一次收到孩子的礼物,孩子懂事了。父亲节那天,父亲们同样收到了不一样的感动。从学生的感恩故事中我们看到:他们在给长辈服务的时候,想到了小时候大人是怎样照料自己的,想到了大人们平时的辛苦,当然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以队活动为载体,让感恩在学生心中结果。
以感恩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如五月份感恩父母,九月份感恩老师,十月份感恩祖国,十二月感恩成长等。我们结合每个时期的教育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将感恩教育系统化、系列化。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深入地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回馈于他人,回馈于社会,回馈于自然。几年来,我们学校开展的大型感恩活动有:开学典礼上,安排唱响感恩之心全校师生共唱《感恩的心》, 学雷锋,感恩自然,走进社区实践活动你贴我撕----感恩自然环保宣传活动感谢有你,相伴成长大中队观摩活动;快乐成长,快乐露一手感恩成长主题活动等。
四、开展人本化感恩评价
要使德育教育有实效性,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这是毋庸质疑的。要让感恩之心 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我们认为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1、突出激励性评价。评比主要分个人和集体,每学期(或每学年)评比一次。单项的评比为孝敬标兵、感恩少年的评选,主要程序有(1)班内自荐,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对照学校评比的要求,在班级中进行自荐。(2)同学推荐,在班级中开展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推荐。(3)班级推荐,在自荐、同学推荐的基础上,班主任召集班委会成员召开班干部会议,产生班级孝敬标兵、感恩少年。(4)学校表彰,学校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召开学生座谈会,确定学校孝敬标兵、感恩少年,在学校的结业典礼上进行表彰。集体项目是评选孝敬集体、感恩班级。学校制订评选办法,各班级根据评选办法,上交申报表及自评材料,学校根据申报表和自评材料,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进行审核评选,最后公示确定。最为隆重的是感动天妃十大人物的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的对象为全校师生,评选的程序是:一是海选,即各班、办公室乃至全校师生或集体、或个人自荐或推荐;二是初选,根据海选的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对照条件进行初选,确定20名候选人;三是票选,将20位候选人的主要事迹印制成选票,请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投票,学校在汇总家长、学生、教师选票的基础上产生感动天妃十大人物,并结合学校的国旗下讲话进行感动人物的事迹宣传。
2、体现过程性评价。感恩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不能量化评价的,我们的日常评价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行为规范八项竞赛等形式,及时对各班和孩子们的感恩行动给予评价。如当一(1)班王一松小朋友在小区里拾到一千二百元人民币,在大人的支持和帮助下主动交还给失主时,学校及时给他颁发了拾金不昧好少年的荣誉证书,感谢他的这种感恩行动。另外,作为学校校本课程,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学生手册中给予适当的等第评价。为了鼓励班级开展特色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在特色评价上也作了一定的尝试。
五、积淀全方位感恩文化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耐人寻味;苏霍姆林斯基的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提示更突出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环境给人熏陶。我校墙上心存感恩,学做真人的校风时刻激励着我们;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站、电视台也定期宣传着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氛围,正在天小的校园日益浓烈。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我们教师又是学生的镜子,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也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人为本是我们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制度人本化、管理人文化,使我们的老师更富有一颗感恩的心。每个月每位教师都有半天的机动假,每逢节日我们老师的手机里总会添上一份美好的祝愿;天气寒冷、雨天路滑更少不了几句温馨的提示;老师们生日时也一定会收到一句祝福、一盒蛋糕、一本好书;而每一次会议时,老师们也已经习惯了学校领导诚挚的问候。一句句温馨的话语在我们天小教师的耳边回荡。老师们在校是好老师,在家是好儿子、好女儿、好父母,于是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媳好家长敬老爱老好干部屡见不鲜。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感恩氛围,赢得了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的道理。生活中,感恩是无边的,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缕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恩的真谛;感恩又是无痕的,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教育中,感恩是无限的。感恩自然,营造和谐的天地;感恩社会传递爱心的火把;感恩世界,关注遥远的未来;感恩生命,珍惜拥有的幸福;感恩亲情,回味扶持的快乐;感恩师友,表达真诚的谢意;感恩生活,丰富人生的阅历;感恩经典,传达永恒的希翼。所有这些,都将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感恩目标。
感恩,是每个现代孩子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感恩,更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让我们共同学会感恩,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温馨,充满爱心,充满真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感恩教育活动的更好开展,为培养富有感恩之心的真人而不懈努力!
少年能自强测试题
2015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抽测卷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七年级思想品德期中学业评价试题
自己的事自己干测试题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阶段性学习检测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测试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测试题
七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思想品德试题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阶段检测七年级思想品德闭卷试题
七年级下《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目标检测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试卷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评价思想品德试卷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做自尊自信的人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终调研测试试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年级政治期末试卷
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习目标检测七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同小测试
七年级上册期中思想品德复习资料(人教版)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阶段性测试
在公共生活中单元测试题
2015学年度初一期末知识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题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第一单元 扬帆起航 单元测试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2015年思想品德中考考点解析(七年级下)
《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训练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