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作为网络红人,就是因为一组照片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的走红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所以,犀利哥作为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他的身份与其表现同社会的一般印象具有较大的反差从而迅速引起广大网民的注意,他因为与其身份不符的前卫而具有一两个闪光点,从而被某些眼观独到的网民所发现并传诸网络,大众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给予关注,觉得新鲜有趣,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是犀利哥作为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在这一时刻已经成为了网络的焦点。
犀利哥为我们提供了乞丐美学的最新范例。一开始,他只是摄影爱好者测试新镜头用的人肉背景。那么,作为与传统审美并不符合的犀利哥为何又成为了大众讨论的乞丐美学对象呢?
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就说过艺术的核心是使其特殊,那么作为犀利哥这样一个与当下大众眼中的美显然是不同的他是显得神秘而又特殊的。所以在这样的时机下也就产生了乞丐美学这一说法,对于这一新的名词其产生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媒体的推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极其发达的社会,网络使得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但是其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大。媒体本来是传播信息,推动优秀思想传播的工具,而在犀利哥的事件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一些低俗文化的推波助澜者。犀利哥本是说话含糊,几乎丧失交往能力的社会底层的流浪者,而在媒体的推动下,甚至成为了时尚先锋的领头羊。如果没有网友把犀利哥的照片放在网上,我们也不会看见,从而也不会引起大众的热议产生乞丐美学这一说法,可见媒体是促成乞丐美学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多数人的猎奇的心理
当下很多人对外界的事是感到非常之好奇的,而这种好奇又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目的而仅仅是把其看作娱乐自己的事,正是出于多数人这样的心理,既不会损害自己利益同时又多了一个朋友聚会时闲谈的趣事,又何乐而不为呢!鲁迅先生曾就说过,中国人爱凑热闹,或者是这样的民族特性,推动着我们追捧新鲜事物、搞怪人物、低俗文化等。犀利哥走红于网络,绝对不是因为他是乞丐,而是因为他是乞丐,同时他的打扮在现代人看来或许很潮,这引起的广大网友的猎奇心理,而在这些猎奇者中,少数人动了恻隐之心的结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追究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时感到很迷惑,但是,实际上,也许你和我或者他,于无形当中就是这个现象的推动者。
三.大众的个体意识增强
大众对于事物的判断不再局限主流意识形态,而具备了自我的思考、选择评估,这也是时代的人性特征。简单的说,老百姓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点,有自己的价值参考体系、有自己的道德维度 认知中心,在网络互动空间中,这些可以找到共鸣,形成舆论合力。这为网络红人犀利哥的出现提供了意识支撑。这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 网络红人现象出现的充分条件。个体意识的增强是乞丐美学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人们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直强调个性突出,而以犀利哥这一形象又恰好符合大多数人虚拟的个体,所以乞丐美学这一称呼当然也就应运而生了。
四、空虚的心态
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中被演化而且被指定生活在那个世界之中,尽管我们同样被演化的离开那个世界,并且建构抽象思维的完整领域或奇异想象性选择的能力也过于发达,①
① 出自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p209
以至于演示或忘记了我们对那个无法躲避的基础现实的最终依赖经济在迅猛发展,但是幸福指数却在降低;衣食渐渐无忧,生活压力却在逐渐增大。这些无一不导致了人们日渐空虚,不知所谓追求娱乐的心态,所以才会出现犀利哥这类的现象。政府在完善经济文明建设的同时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人们在追求、满足着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越来越觉得精神上的空虚。也许这也是因为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阅读的越来越不重视吧!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明天是周末,你是选择去逛街、看电影还是读书呢?肯定有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后者的,心灵上的空虚也于无形当中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种寄托与安慰,于是犀利哥就成为我们就成为了我们调侃的不二人选。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人们社会信仰的散失和生活重压下的无聊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大,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信仰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纯粹和坚定,对此我们都参杂了太多的的杂质和伴随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好像在很小的压力与无奈面前我们都可以忘记曾经的山盟海誓。
乞丐美学在现实生活的体现
时尚工业概括来自底层的叛逆情绪,将它符号化,生产审美意义,加价出售。想想牛仔裤,最初是美国工人的装扮,耐磨的布料能够应付粗重的劳动,如今已经成了美的对象。看看风衣,这种堑壕服最早的使用者是一战中的英军。能开能收的领子、宽松的下摆、胸背部的防水遮盖布,都是基于军人户外活动的需要。想想雪地靴,最初是澳洲人用两块羊皮裹一裹御寒用的,名字也很直白,叫做Ugly boots(丑陋靴),这种纯粹实用的东西现在也成了潮流。
乞丐美学引起的思考
犀利哥这一形象所唤起的乞丐美学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中国大陆人们竞相追逐,走在街上会看见犀利哥式这种穿着的行人,在电影电视剧中也可以看见像电影《十月围城》中黎明的乞丐造型、王力宏在《恋爱通告》中的造型等。
那么,乞丐美学是否就是对传统美学的颠覆呢?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爆炸、新奇现象层出不强、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乞丐美学又能存在多久呢?犀利哥现象是特殊的、神秘的、原创的,审美只是个人的而非社会化的关切,而乞丐美学却又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不得不说这是这种审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对于传统美学它还不具备挑战的特质。就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而言是中和、神妙、气韵、意境,在现代还是很具有影响力的。就像崇高和优美是人类特有的审美形态,在崇高形态中,人不仅超越了对象也超越了人自身,而优美可以唤起人的圆满轻松的审美愉悦,是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完整实现的状态。可以看出乞丐美学不是对传统美学的挑战,它是当下的一种流行美学,更多的是娱乐而不是崇高优美或其它审美形态,它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反应了这个时代的特质,而专业内知识与审美价值是要维系审美领域的连续性。乞丐美学不以这种形态存在也必将有类似的形态存在。
可以说,乞丐美学并不一定就没有意义,它也引起了我们的一些反思,对待犀利哥这种现象是否应该赋予更多的帮助和同情,物质上的贫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现代很多人都是冷漠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同时精神上又极度贫乏的人,在这样一个时代它被赋予的不单只是美而更多的是人们的调侃。在我们自身的心里是可以找到美的,而如果心灵起伏万变,经常碰到情感的波涛、思想的矛盾,此时身在其中的我们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我们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这种美对于我们来说是客观的存在,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
当然,即使是下层的、丑的东西一旦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这也是美的,因为它确实也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只是我们不需要赋予其太多沉重的负担,要用一种尊重美的眼光去看待美,因为美从其自身来说是高尚的不允许我们任何人的亵渎。
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学案
期中复习 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
⒎2维护财产权 导学案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 学案
8.3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导学案
《文明交往礼为先》学案
第13课 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学案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教案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学案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 教案
初二政治终身受益的权利教案
《诚信是金》学案
犯罪的特征 教案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测试
第四单元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理解老师 教案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教学设计
《知识助我成长》学案
《我们共有一个家》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 亲近师长 学案
第六单元第12课感受大自然之美 学案
个人隐私权 学案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案
初二政治隐私受保护教案
走进父母 教案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框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学案
犯罪的特征 学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