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特征,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学生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必要的。应依据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基本概念,论证基本原理,强化基本观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思想性于理论知识性之中,一是要体现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方法;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些学生对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两种倾向:视为理论过时了,否认真理的普遍性;机械静止地认为有的现行政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降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此必须用理论的科学性打通学生的思想,说明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应根据社会进步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把真理当成模式生搬硬套。有的学生对社会上腐败问题的滋生蔓延,错误认为是由于改革开放造成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就必须说理透彻,启迪学生辩证思维。
政治理论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纯理论化、模式化说教,学生不容易理解,索然寡味,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学生会感到理论离他们遥远,从而会淡化学习兴趣,甚至对理论不情愿接受。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出误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实效。
教学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做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有体现了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为此应坚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或忽视了哪一方面都是顾此失彼的倾向。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素养,并广泛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放在社会大环境当中,贴近时代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
坚持《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评价标准。《教学大纲》规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科学地表述了教学的内涵、外延、方法、途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教学评价也应以此为依据。应加强教学目标管理,把教学目的、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激励教师、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努力进取。
二、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密切相关,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总结和升华,并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直观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并可使学生具体应用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丰富内涵及学习的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潮非常活跃,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其中有正确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不乏有消极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使学生耳濡目染,发生不良影响,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冲击很大。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教学是注定要失败的。必须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行为侵蚀的能力。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起始阶段,使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为将来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增强适应能力,这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理论如何结合实际,笔者认为:
1。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讲授体现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如讲解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及一部分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等经济学问题,用现实情况说明理论、论证理论,用理论分析现实情况,进而深化理论学习,使学生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生有习惯于比较的思维特点,教学中可通过比较鉴别,给学生以冷静的思考和理论的启迪。如新旧社会及改革开放前后的纵向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从感性到理性深化对执行基本路线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横向对比:把我国改革开放、人民当家做主、充分显示无比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同两级分化、虚伪民主及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对比,使学生对资本主义本质有深刻地认识,坚定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信念,真正明白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①
3。体现主导性与突出主体性相结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盲从、不迷信,然而往往因为其理论基础不丰厚,认识狭窄、肤浅,缺少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内心会有很多质疑、迷惘和误解。教师一言堂,学生对理论知识生吞活剥,教学难以奏效。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并充分发表见解,教师顺势启发引导。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使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中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接受教育。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然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教学与教育相结合。备课挖掘教材思想内容。讲课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克服盲目性、油水分离的弊端,增强说服力和实效性。
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注入情感,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开展课外活动,补充和延伸课内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组织讨论、论辩、知识竞赛,互相交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促进科学理论的内化。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旨在育人,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完成的。根据政治理论课固有的特点,切忌教学与育人分离,知识性与思想性分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际分离。在新的形势下应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子。
〔注释〕①《邓小平文逊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页。(作者单位:辽宁工学院,邮编:121001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页。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十五课第一框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初三政治说课稿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意志坚强的表现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走进中学》说课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丰富多彩的情绪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品味生活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