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活动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活动课刚刚起步,加之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随意性等混乱现象,有的活得一团糟,而有的却形式呆板。
这些问题的产生,从客观方面看,是因为活动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早已习惯于封闭性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感到难以适应。从主观方面看,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教学研究都是以学科课教学为实践基础的,在这种学科课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有人认为,活动课程不存在教学问题。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政治活动课,就立马想到一大堆活动,把一大堆比赛、表演堆砌起来,走马换灯,你来我往,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没多大成效。很多人对活动课的探讨主要局限于其外部特征,而对其内在的研究不够,到底这样的热闹活动课能取得多大的教学效果呢?当然,对于初一政治的心理活动课,这些热闹的活动运用得好也是非常好的,但心理活动课关键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使学生感受情境,使心理活动达到一定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一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实乃最重要之举。
情境是指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
首先,我们说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通过一些资料、录像的展示,使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中,往往能使学生感受高尚、感受坚强、感受美好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部分初中学生思想还是一张白纸,只要使他们经常耳濡目染一些良好的事物,只要能最大程度上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也就能够激发、约束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学《锻炼坚强意志》这一课时,我们就可通过播放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或中国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录像片断来使学生感受坚强意志,从而促使自己也不断地向他们学习。
其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兴趣一方面保障能学习课本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加强上述近朱者赤的效果。
那么我们在情境教学中可以有什么手段或方法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以为以下几种比较好。
第一种就是讨论、辩论法。通过对某个问题的组织讨论,制造学生间的一种集体热烈的讨论气氛,这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情境,当然要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是可以比较有争论性的知识点,更可以采取一种辨论式,这比讨论的气氛可激烈多了。例如在恰当进行男女同学交往中有这么一个知识点:男女同学在思维、智力等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和补充,讲之前可以设计这么一个小辨题:女生不如男生。这样一来,男女同学的思想火花可就象烟花一样迸射出来了。
第二种就是表演欣赏法。可以通过设计的一些表演如朗诵、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更重要的是采用一些音乐、录像片断欣赏创设良好情境。上面所述的播放霍金或张海迪的录像就是代表性的一例。通过搜集一些相关录像在政治课中恰当运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例如在上《爱国情操的表现》这一框题时我就采用了一段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剪辑,同学们在沉重地观看录像的同时也激发出了爱国情感,认识到了祖国命运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再如讲《坚强的意志》的时候就可播放一下有关国庆阅兵训练的场面给学生看看,感受一下军队的坚强意志,比较一下自己。
音乐和思想政治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与录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苏联着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在政治课根据知识点不同适当采用一些音乐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讲爱国主义情感的时候,我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的 MTV,屏幕上打出歌词----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学生合唱着这支永远的流行歌曲,从歌词中,从图片中,从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含义,极大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再如在讲坚强意志的时候,我播放了《敢问路在何方》的MTV。面对着熟悉的面孔,回忆着熟悉的情节,倾听着熟悉的旋律,学生深刻领会到了坚强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其三,适当采用一些电教、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如动画、录像、音乐等,有助于制造良好情境,有助于学生解决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实,不管是什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本身的情感投入。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情感表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情境。我们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仅仅阅读一篇比较感人的文章时,你往往不会很感动,但是这么一篇文章交给一个富有激情和演讲才华的人演讲出来时,我们却往往会被极大地感动、震撼。所以即使教师为一堂课准备了再怎么充分的资料、设计了再怎么完美的教法或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情感表达,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堂课也就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政治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要向哲学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如果政治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既吃透教材精神,又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那么,政治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下功夫研究讲功,学会表达、学会投入、学会激情。特别是在活动课中,我们要使学生活,首先要使我们自己活起来。
在中学,人们通常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师生眼中的鸡肋因为要考试,尽管不喜欢,但学生非学不可,教师非教不可。那么,如何变鸡肋为鸡腿?活动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方法。而要活动课要上得好,情境的创设、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就好像是给鸡肋增加了血和肉,大可以把鸡肋变为大家爱吃的鸡腿了,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好学,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为国家造就适应未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走进中学》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丰富多彩的情绪
品味生活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