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高考导向。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将政治课变成了实质上的理论(知识)教育课,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政治,忽视了思想教育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人们之共识,现在试点推行的3+2考试制度,迈出了第一 步,但在现阶段,考字当头,文理科学生难免为各自的五科疲于备战,文科生对政治钉突击战。为考而背条条、用条条,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的实际思想远离甚至背禽答题思想;理科高考不考政治,政治课失去了捞分的诱惑力,会考政治一门不过关,也能参加高考的思想,使政治课形同虚设,这已不同程度地波及到其它年级。
第二,社会负面导向。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狭隘的经济利益原则被重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机而入。这一方面使不少人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思想教育,一方面激化、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腐败现象和崇洋媚外思想,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欠缺,对此极易产生负效应,如用怀疑甚至否定的眼光看待社会,只想求实,不愿务虚,厌恶思想教育。总之,在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下,思想政治课在实质上面临失去受体的危险。
第三,衡量标准导向。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对各级中学工作考核评价的主要标准----考试成绩标准,与其相对应形成了诸多奖惩办法。在这一钢性标准的驱使下,各校纷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工作重点,放松甚至忽视了思想教育。这也正是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强调要加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政治课教学。而不少学校却重而不现、落而不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思想政治课目前仍被笼罩在应试的氛围中,并深受其害,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如何解决这些导向困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具有特殊教育功能,有关其改革应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在我国经济,文化不发达,跳农门、狭义的成才观念(即考学)等传统思想极有影响力的条件下,在思想政治课这一敏感的课程上试点,应充分完善考核办法,加强(最少是不降低)思想政治课在综合考核学生中的份量。其次,应加强社会大教育,使学校思想教育与社会全面教育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出了校门就可能掉进染缸的隐患,同时应确实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正视社会现实。再次,应改革衡量标准,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导,对有关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应切实际。
高考政治复习国家收入的分配知识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投资的选择知识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劳动者知识点
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依法纳税知识点
盘点高考政治复习依法行政知识点
盘点高考政治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知识点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认识论知识点
高考一轮政治复习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点
2016高考政治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点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政治生活知识点
政治高考一轮复习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知识点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投资方式知识点总结
盘点高考政治复习哲学最容易出陷阱题的知识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就业问题相关知识点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
盘点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价格知识点
2016政治高考一轮复习公民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复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知识点
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消费知识点
盘点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唯物论知识点
盘点2016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企业知识点
盘点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
2016年高考一轮政治复习国家制度考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公民的权利知识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商品的基本属性知识点
高考一轮政治复习经济常识考点总结
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企业与劳动者知识点
高考政治复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