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对应试教育的反思愈来愈深刻,其中大家批判得 最多的是其价值取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因为它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获取高分和高升 学率,教师主动成为不辞辛劳的知识发生器与转换器,学生则被动成了不知疲倦的考试机器和永 不溅溢的知识容器。在令教师家长欣慰陶醉的高分、高升学率的表象之下,却掩藏着学生能力羼弱、思想 贫瘠、人格幼稚等真相。人们虽能从思想观念上认清这一弊端,但因未能彻底根除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再加上 人们对这一传统模式的习惯惰性,目前应试教育仍是我国普通教育的主流。受其影响我国中小学存在下述一些 导致德育工作低效的弊端。
一、表现为德育指导思想上的唯智倾向
现代社会特别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发展经济所急需的各种人才,且评判和选拔这些 人才时多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才能的考核。在此社会背景下生长起来的应试教育,具有严重的唯智倾向 ,集中体现为普通教育中的分数至上与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估某个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师 业绩等的唯一指标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于是学校中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现象盛行 :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体育是实指标,美育没 指标,劳动教育是附加指标。(注:严仪:《机遇与挑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6页。)据报载 某省1989年的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教育学》考试中有一道题为教学的任务是什么?的简答题,大多数 (80%以上)的中学教师答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凡此种种,这些轻视乃至抛弃德育的指导思想和实 际行为必然会导致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疲软和低效。
二、表现为德育对象上的靶子观念
30年代在西方曾流行一种传播理论靶子理论:宣传教育者手持枪弹(宣传教育内容)向靶子 (受教育者)射击,只要射中靶子,他就会应声倒地。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奉行靶子观 念,把学生当成是被动挨打的靶子,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没有自主、独立思想的教育对象 ,采取封闭式、灌输型单向训导的德育模式。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鲍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不良后果:靶 子是顽固的,它对枪弹试图排斥抵抗。我们的许多教育者也都尝过这种苦果:你说的我不一定听 ,你想感化而我却不想被感动。一位中学政治老师很无奈地讲了这样一席话:五六十年代,老师讲什么, 学生听什么,信什么,做什么;现在大不一样了,我讲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学生指出焦裕禄不是市场经 济时代的好领导;讲《松树的风格》,学生又指出松树四季不变是个大缺点;讲愚公移山,学生竟想到要保护 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不能随意移山,况且搬家要比移山容易得多。(注:严仪:《机遇与挑战》,教 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当今社会信息量愈来愈大,学生的知识面愈来愈广,主体意识愈来愈强, 对教育者的道德说教,他们自然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排斥抵抗。教育者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照搬五六 十年代那个封闭时期的做法,把学生当作毫无灵性的靶子和录音机,进行灌输训导,还期望着学生能 积极响应,其结果则鲜有不失败的。
三、表现为德育目标上的标杆过高
所谓标杆过高是指教育者没有考虑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 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制定出高不可攀的政治和道德标准,如在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课 中,统一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并提出热爱社会主义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要 求,甚至按无产阶级政党先进分子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言行举止,使学生对此丧失了实践的信心、兴趣和动机 ,甚至养成言不由衷地说假话和空话的习惯。这些高标杆有些共产党员也未必能达标,学生们尽管能把它 们背得滚瓜烂熟,并在品德课的考试中得高分甚至满分,却难以内化成其自身的行为动机和道德素质。我们的 教育者明知如此却仍非常关心并满足于学生的考试分数,这种重形式(分数成绩的提高)轻实质(行为品德的 养成)的德育又怎会不低效呢?
四、还表现为德育范围和内容中的传统型和运动式
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 ,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 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 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注: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 63页。)相应的德育内容则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与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 与纪律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注: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 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第333,334页。)这是教育理论权威对建国以来我国学校德育范围和内容的概括 。这种传统型德育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 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自主精神和个性心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其审美能力,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全面深入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当今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在个性心理 品质上却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不善协调人际关系,不善克服学习焦虑,缺乏经受挫折、保持进取的意志力和 克制自己欲望的自制力,环境适应不良,无法自我消解心理紧张和障碍这些问题并非都属政治、思想、道 德的范畴,而是缺乏良好心理品质的表现。传统型德育因忽视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而造成学校整体德育的 偏失与低效。所谓德育内容的运动式是指学校德育总是跟随着社会政治形势转,一会儿抓这项教育,一会 儿抓那项教育,社会有什么热点问题学校就开展某方面教育,违背了德育工作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律,这必然 使德育要求片面化,德育效果短期化,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和失败。
五、表现为德育方法和途径上的强制性和分力式
所谓强制性是指学校德育工作中只重社会要求,忽视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只重教育要求的正确性而忽 视其可接受性;只重共性要求,忽视个性指导等不良倾向。讲一面理和警察模式是其典型表现。为确 保教育要求的正确性,我们的教育者只向学生宣讲正面的道理和形象,如,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的优越,资本主 义制度如何的腐朽黑暗等。我们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警察角色:警察只对违法乱纪 行为进行监督和惩处,老师对学生遵纪守规的优良行为却视而不见(觉得是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只是拿着 个放大镜,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小题大做严厉批评训斥。有的老师还把那些经常犯错的捣乱学生,安排在 紧挨着讲台的特座上,就近严密控制,对他们非常吝啬使用微笑和赞扬。这些做法缺乏令学生心悦诚服的 说服力,也不能因材施教地使学生们都能从优良行为的奖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和动力,教育要求很难内化成学 生自身道德的需求,甚至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其低效与失败应在情理之中。
所谓分力式是指在德育途径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 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力,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社会 主义教育目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自觉承担既教书又育人的职责,发挥教师的集体教育作用。但在应试教育模式 影响下,思想品德教育是三支队伍(政治老师、班主任、团队组织)的事、专任老师只要专心教好 自己的课程,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行了等旧观念,极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自身的合力;而家庭教育和社会 现实中市侩庸俗没落腐朽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更是无情地冲垮了学校德育为学生们苦心构筑的道德之堤,课 堂思想教育一个钟头,不如家里父母一个指头,也不如公众场所和影视中的一个镜头。
2012初中政治辅导典型例题
201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文科综合卷思想政治部分
2012年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中考试卷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
2012年九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2年盐城市高中招生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中考政治训练题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典型例题
石家庄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2年南充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试题
2012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9月月考试题
维护国家统一典型例题
2012年中考模拟测试卷·思想政治
2012年九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试卷
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期中试卷
初三思想政治模拟检测卷
2012年中考政治模拟试题
2012年秋期九年级社会思品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2012秋期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2008年北京市中考政治模拟试题
新世界2012年中考政治模拟
初中政治中考探究与实践复习训练
2012年九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试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第一学期思品期中试卷
2008年中考政治模拟试题
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
2012年秋期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2年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中复习试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