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思想政治课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反映时代特征,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冷静思考:未来世纪的社会究竟是一幅怎样的面貌?未来世纪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怎样主动适应未来世纪社会的发展变化?
对于未来社会的面貌,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层次、侧面进行了多种描述。有人称谓未来社会是后工业社会,有人称谓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有人称谓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有人称谓未来社会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人称谓未来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等等。无论人们如何描绘未来社会,也无论人们如何称谓我们所处的时代,但我认为,未来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变革迅猛异常,综合国力竞争剧烈。这些巨大的变化,既使人们喜悦、激动,又可能使人们一下子难以适应。展望未来社会,光明的前景与严峻的威胁并存,腾飞的机会和沉重的挑战同在。面对这种冲击,我们的第一态度是,研究面向未来的对策,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掌握适应和对付未来的主动权。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未来,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骨髓里都充满未来意识的人。因为,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我们今日的中学生将在未来世纪度过他们的一生,他们的精神面貌将对未来世纪的人类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对未来世纪的前景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立足今日,应展望明天,根据未来世纪发展的要求来实施现实教育。例如:既然未来社会是一个变革剧烈的社会,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尤为突出,那么,我们就应帮助学生确立竞争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未来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世界各国交往频繁、高度相互依存的社会。未来世纪的教育哲学观需要强调一种全球的合作精神。未来世纪的教育既要促进竞争,更要促进合作,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球性的交往、竞争与合作。
二、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强化学科德育功能
无数事实说明,经济的高度发展、科技的迅猛进步所导致的显着后果之一,就是人文精神之花的枯萎。当代许多发达国家物质的丰富与道德的堕落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来世纪,我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将发生巨大飞跃。无论社会怎样变革,人类生活的本质仍然是人的生活,而不是物的生活。人类要过富有人道的生活,需要精神文明的滋润,以充实生活的内涵,提高生活的品质。目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许多国家纷纷推出意识形态复归教育模式,主张对学生施加公开的、强化的思想影响,切实加强道德教育,以帮助年轻一代构建生活理想和道德行为。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问题,历来有德育课与智育课之争,其结果是:把它归为德育课,常常使智育遭到冷落,德育也由于缺乏根基而陷于空洞说教;把它归为智育课,又往往导致德育的削弱,教学任务无法全面完成。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我们应具体分析:在什么意义上,它具有德育性;在什么意义上,它具有智育性。这样,才能充分显示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质,精确标明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的方位,从而有效地摆脱德育与智育相克的怪圈。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德育功能。如果说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学会做人教育的皇冠,那么,思想政治课则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思想政治课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未来社会,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乃至学科名称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它的德育功能即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功能都必将得到强化。
首先,我们要强化思想政治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导向和免疫功能,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讲政治。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然会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怎样迎接未来世纪的挑战,怎样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每一位中国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做堂堂正正的未来世纪的中国人,教育他们热爱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成熟、理性和深邃的爱国主义。只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提高他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袭的免疫力,使他们处变不迷途,遇事不糊涂。
其次,我们要强化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指导和深化功能。未来社会仍将是一支不和谐的双重变奏曲。人类既充满发展的希望,也面临自毁的危机。道德危机、人口危机、生态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等将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如何实现希望、战胜危机呢?思想政治课在战胜道德危机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不仅要构建多元的道德价值观念,而且要研究和改进道德教育观念同实际效果的转化过程,使道德教育从单一化向层次化、理想化向基础化、运动化向生活化转变,通过正面灌输、价值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小学会关心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民族和全球利益,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学会关心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只有将人类道德素质定位在学会关心的基础之上,致力于现实的道德教育,才不至于再次引起有识之士的振臂高呼:拉莫尔(道德)姑娘,你回来吧!
三、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数百年来,知识就是力量始终是人们信奉的真理,也是教育者孜孜不倦地用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一切知识财富去充实学生头脑的依据。但是,未来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仅靠在学校学到的一点理论知识,根本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怎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呢?经过一番困惑和思索,人们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发展能力,用人类的智慧来迎接时代的挑战。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向学生传授坚实的知识,还应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到精神生活之中。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早已从知识型教学向智能型教学转轨,以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
十几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浪潮方兴未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响彻云端,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一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1983年~1984年,《政治教育》组织了一场关于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能力问题的专题讨论,人们对思想政治课应培养什么能力和怎样培养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各种见解。这场讨论促进了人们对学生能力培养问题的关注,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多年来,许多教师为了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能力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偏差,主要表现为:(1)有的教师的教学仍然是以知识为核心,能力培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最多是在中考或高考前才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2)有的教师将高考考查的七个方面的能力视为思想政治课的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局限于背诵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的范围之内。(3)有的教师将能力培养停留在一般理论和经验上,始终没有实际的、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实际上架空了能力培养。(4)有的教师将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对立起来,忽视能力形成的基础,特别是过分、片面地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削弱了双基教学,削弱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凡此种种,充分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加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将学生能力培养真正贯穿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
未来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利雅德博士曾提出:未来人应持有三张护照,即学术性或知识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护照。以往,人们往往重视学术性和职业性护照,而忽视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护照。然而,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是未来世纪人才最为宝贵的财富和素质,如果一个人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教育事业是明天的事业。我们要教在今日,想到明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从追求考试分数转变为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
四、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未来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以发展为其主要目标的。但是,发展决不仅仅是能力的发展,还应是学生个性的发展。
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对人的素质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充分发展的智能,而且要求人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比如,操纵高度自动化的机械设备,需要人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个性品质;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要求人具有不畏挫折、敢冒风险、自信自强的性格品质;高技术的广泛采用、紧张的生活节奏,需要人调节情感,使之保持平衡。社会越是向高级阶段发展,越是需要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未来的教学将注重把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以教学的完整性去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已经历了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这预示了未来教学目标的重大转变。未来教学将给唯智主义教学模式划上一个句号,从而把个性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我国新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合理健康发展,并设计了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三个板块组成的新课程体系,以便使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长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的导向作用,预示了未来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发展而教将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准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发展的广域性,即个性要向较广的方面发展,不能太狭窄;二是个性发展方向的可变性,即个性不是不能改变的,而是可以并且必然会有所改变的;三是个性发展的制约性,即个性发展要受社会需求的制约,要服从于社会需要;四是个性发展的目的性,即个性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是学生个性心理结构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东西,是个性的主要动力系统。中学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奠基阶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突破目前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被动局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才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
五、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行教学方法改革
1992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课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年来,人们已经创造了不胜枚举的教学方法。未来社会,思想政治课教学将会出现哪些具体的新方法实难预料,但毫无疑问,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未来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会出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向:
未来社会,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与其说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学生自学的理想之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语)
未来社会,学会怎样学习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教学不在于教什么、学什么,而在于如何教、如何学。适应这一变化,教学方法将从偏重于教师的教转向倚重于学生的学。教学方法本来包括教师的施教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但长期以来,重教法,轻学法,教学方法成了独脚将军。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教学活动会让位于学习活动,人们将既重视教法的研究,更重视学法的研究。就思想政治课而言,虽说许多学生的厌学情绪是由众多的原因导致的,但我们不能否认以往的重教轻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摆脱这一困境,措施之一就是要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会学的技巧和自学的能力。
未来社会,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另一重大变化是它的个性化、多样化。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已经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适合的。企图寻找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或等待教学理论提供直接使用的教学方法,都将成为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的严重阻碍。
未来社会,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教学方法的革新者和创造者,去发现和创造适合自己个性品质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中有益的成分,将在未来教育科学之光的映照下放射出新的光彩。众多新颖的教学方法的涌现,也只是扩大了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范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有精心选择、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
未来社会,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的紧密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必将进一步引起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或为原有教学方法注入活力,扩展其功能,或催生出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趋于多样化,或增强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促进教学的科学化。
未来世纪是美好的,也是多彩的,它呼唤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未来不是梦,未来不是空中楼阁,它孕育在历史和现实之中。我们只有冷静地总结历史,自觉地把握现实,努力地探索未来,才能使思想政治课在未来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让高三政治复习达到想要效果的方法
高考政治复习三大方法解析
考生2016高三政治复习需要整理错题集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通过做题训练提高解题速度
盘点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计划及重点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指导2016
2016高考政治分析题得高分方法分析
高考政治分析题得高分方法分析
高考政治题答题找准题眼是关键
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材料探究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技巧总结归纳
2016高考政治实践复习要避免误区
2016高考政治复习新高三学生需实现六大转变
2016高考政治复习四方面入手提高成绩
2016高考政治分析题基本思路和步骤
盘点2016高考政治复习三种方法
高考文综政治复习方法完全解析
高考政治复习需通过做题训练提高解题速度
考生应该如何提高2016高考政治复习效率
2016高考政治复习计划及重点详解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要利用错题找不足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要以高考的角度看待问题
高三学生政治复习注意考后认真总结
例析高考政治解题八大失误与对策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2015年高考政治简答题答题技巧分析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计划及重点整理
2016高考政治关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规划指导
2016高考政治经济与文化复习指导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