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立人格,自主意识。孔子十分重视培养其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
曾赞扬伯夷、叔齐是人格伟大的人,认为他们能做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具有独立意志自主意识,不为任何外部压力所屈服。并强调这种人格能够做到识礼、知人,是非分明,意志坚强。识礼,就是能认识和掌握社会规范;知人,就是能正确认识别人,也能正确认识自己。在此基础上然后能好人,能恶人,即是非分明,能坚持正确信念,与邪恶势力斗争。
2、理想如命,志坚如钢。孔子要求他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就是仁,即仁以为己任,这样才能力行仁道,力拒恶道;并要求学生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仁,他说:欲仁而得仁、求仁而得仁;还要求学生志于仁,时时刻刻不离开仁,苟志于仁,无恶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述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要求学生在关键时刻以生命扞卫仁,志士仁人,无求人以害人,有杀生而成仁。同时认为作为积极的道德主体,必须有如钢的坚强意志,临大节而不可夺其志;强调坚持精神,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还强调要能经得住艰难的考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3、爱人宽人,立人达人。孔子十分注意行为主体自觉性的培养。他努力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使之成为学生的人生原则和理想。仁爱精神今天理解就是一种利他精神,包括利群、利社会、利国家,即为仁,就是能宽厚待人。他对学生子张说: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利他精神体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笃实躬行,重义轻利。孔子重实重行,不仅说的要符合仁,而且要付诸实践,做到笃实躬行。在处理言与行的关系上,他向学生提出言必行,行必果;少说多做,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先做后说,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做不到的不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在行的过程中,?要重道义而轻私利。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长期以来,人们以为孔子只追求道义而排斥功利,其实这是误会。孔子认为,作为社会的积极道德主体,为维护有益于公众的大义而排斥害义的一己私利,这是与西方以极端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的区别所在。
5、积极进取,人能弘道。孔子认为积极的道德主体,应是奋发进取,可以弘道的人。他坚持用这种精神教育学生,为仁由己。其实,孔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积极进取的典范他向学生说他就是饭蔬人食饮水,由肱而枕之,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还教育学生不要仅仅拘守现在的道,要在道的修炼过程中不断创新,去发展道,完善道,强调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在倡导积极社会道德主体过程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自树榜样法,启发诱导法,因材施教法,正面赞扬法和针对弱点教育法。并积极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如勤于自省,勇于自讼,自戒慎独,责己从严,反求诸己等,为春秋战国培养了许多显赫的社会贤达,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现自己的潜能
第一册融入新集体
认识自我的途径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一册追求高雅情趣二
第三册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做个快乐守信人
努力塑造良好性格 教学设计(一)
第一册迈好青春第一步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谈谈政治课教学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公民的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习惯与学习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机遇与挑战并存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四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于成长
第五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学习新天地
初一政治第二单元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认识新伙伴
第一册感悟青春
“竞争与合作”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第1课:生活难免有挫折
第六册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浅议政治教学中的“导入 ”和“提问”技能
未成年人被侵权及犯罪的思考
肯定生命 尊重生命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