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2课),是尊敬师长的教育。这部分教育内容,低中年级都有。高年级则是在原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和父母为养育子女所付的艰辛,懂得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父母之间的矛盾。
第一课《尊敬老师》
本课使学生知道老师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教育学生要不忘师恩,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
课文是以少先队大队黑板报上庆祝教师节的两篇短文来进行尊师教育的。
第一篇短文《泪花》,是从毛泽东尊敬青年时代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开头,启发学生想到低、中年级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您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把我们从无知中唤醒,我们怎能忘记您呢?教师可以以这句话为重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体会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要不忘老师的培养教育之恩。同时,从几位成年人来看望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知道老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人才,认识到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
第二篇短文《灯光》,是通过一个学生观察到的情况,道出了教师工作的辛苦。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本校老师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我们培养成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进而教育学生懂得:对老师最好的尊敬是好好学习,听从老师的教导。只有这样,才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尊重,对老师最大的安慰,也是老师对学生的最大希望。
第二课《孝敬父母》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懂得父母哺育自己长大,作为子女要关心体贴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文选择了《陈毅探母》的故事,教师在分析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认识两点:
第一,通过陈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探望母亲这件事,反映出陈毅敬爱母亲、关心母亲的深厚感情,说明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第二,通过陈毅给母亲洗尿裤,说明陈毅没有忘记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表达了他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在讲解这一课时,教师要注意两点:
1。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当前学生中基本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在家比较娇惯,他们把父母给予他们的爱看作理所当然,只知受爱,不知爱人。教学中要注意激情,充分让学生体会父母为子女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同时启发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要体现社会主义家庭伦理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孝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尽心奉养父母,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对于封建的家长制,我们应当摒弃。我们今天讲孝敬应强调敬爱、奉养父母。小学生在经济上不可能供养父母,因此,对小学生要着重进行敬爱父母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并决心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第二部分(3-5课),是热爱祖国的教育。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更强调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第三课《腾飞吧祖国》
本课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4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为了便于学生体会、理解,课文首先从感性材料入手,以长二捆火箭为例,介绍了我国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利用新旧社会对比的方法,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农业及文教、体育等方面的进步。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第二部分说明了我国的发展前景和青少年一代将面临的艰巨任务。这部分没有展开讲,教师可以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参考资料和本地区的远景规划,向学生作具体描述。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因此,教学中要通观40多年来,我国的发展变化情况,不要仅仅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
第二,要以情感人,以事实说明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教学手段,联系当前和本地区的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耳所听、亲眼所见的具体事例,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
第三、要做好两个对比。一是纵向对比,通过新旧社会以及现在与解放初期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横向对比,通过与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这40多年来发展速度方面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我们总体发展速度要高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正在缩校有些项目已经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这部分材料,教师可以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资料。在对比时,教师要强调指出,是社会主义带来了祖国的兴旺发达,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第四课《我的事业在中国》
本课是通过邓稼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把祖国建设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我是中国人,我属于我的祖国,要立志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
在教学中,注意不要单纯地以邓稼先回国作为热爱祖国的标准,以免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似乎凡是回国的就是爱国,没有回国的就不爱国。要通过事例,使学生理解、体会老一代知识分子对祖国一片赤诚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认识:
1。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个人的荣誉、祖国的需要几种选择中,邓稼先首先选择了祖国的需要,把个人的事业与祖国的需要融为一体,甘愿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才华,乃至一生。
2。今天我们的祖国能够繁荣昌盛,就是依靠像邓稼先这样的爱国知识分子,以及那些脚踏实地地耕耘在祖国千里沃土上的亿万爱国志士的无私奉献。
3。只有国家富强,才有中华民族的掘起,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才能挺起腰杆,扬眉吐气。因此,把祖国建设好,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4。要向邓稼先等老一代爱国志士学习,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第五课《时刻想到祖国的尊严》
本课主要使学生知道,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注意维护祖国的尊严。课文选择了两个真实的故事,为学生树立了一些维护祖国尊严的正面形象。
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讲解: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从正面让学生认识,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怎样做才是维护祖国的尊严,懂得维护祖国尊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让学生明白两点:第一,在与外国人交往中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中国人,要把祖国的尊严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第二,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表现,维护祖国的尊严。
2。通过对练习第三题的讨论分析,增强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自觉地用自己言行维护祖国的尊严。
3。通过联系实际,对正反两方面事例的辨别、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哪些行为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哪些行为有损于祖国的尊严,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三部分(6-7课),是热爱学习的教育。着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要为祖国而学习,要认真学好各门功课。
第六课《为祖国而学习》
本课要使学生懂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离不开文化科学知识,现在努力学习,是为了长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课文主要介绍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为祖国学习的事迹。她说:我出国学习,是为了回国建设,是为了使我们伟大的但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祖国早日腾飞。
教学中要着重讲清以下三点:
1。在她攻读博士学位时,刻苦学习,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了优秀成绩。
2。获得博士学位后,她考虑到国家的需要,自愿投入新学科的研究。
3。学成后,她毫不犹豫地回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教学应注意两点:
第一,在分析课文时,要注意紧紧抓住韦钰为祖国学习的这一思想。在讲她的行动时,不要离开这一中心,过多地讲她刻苦学习的细节。
第二,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教学中应结合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澄清开头摆出的对学习目的的各种议论,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全民阅读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有关腐败案频发的思考
有关当前执政资源变迁与政治运行机制的创新研讨
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对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的挑战
浅论拉斯韦尔的精英主义思想
浅谈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对政治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模式比较
浅议彩图插图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政治理财观念的渗透
新课程下政治课带给我们的困惑
浅议中学德育要夯实做人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论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综合研究性学习课堂到课外的延伸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略论我国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高中政治复习教学的点滴方法汇总
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对高中生物学研究型作业的探索
谈视代社会主义对传偏社会主义钓创新以及其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研究
更新观念注重践行增强初中政治课的实效性
对高中政治课程的研究
论作为自由的平等
情感教学在初中政治课中的应用
对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于“过程”哲学观的“旋转变换”教学创新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