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生学业和品德分化的规律
1、学业分化先于品德分化
从客观因素讲,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课程难度、深度的加大,造成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加。如果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适应,都可使心理矛盾加剧。表现出学业分化的特征是:
(1)学业分化前有个分化准备期。即学生六 年级时,在升学因素作用下,有种紧张感;升入中学后,在赞扬声中又产生了优越感,于是学业和品德上的缺陷被掩盖了。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的变换、师友同学的更新,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会引起复杂的心理矛盾。
(2)学业分化出现于初二下学期。这时学生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发展,独立意向明显,家庭、学校的影响在减弱。
因此,自主性发展要求同自我调控能力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结果使学业波动现象大量出现。调查结果学业波动型学生占92%,稳定型学生只占8%。
2、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品德分化的重要标志
所谓问题行为,是由于心理因素作用而形成的说谎、厌学、逃学、作弊、早恋、出走、侵犯、不良结交等行为。其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过失型。由好奇、好动、试探、模仿、畏惧等心理状态和不良需要引起,以违反纪律的行为方式,如骂人、打架、损坏物品、逃学等,带有偶发性、情境性、盲目性等特征。
(2)侵犯型。受挫折后引起的不良情绪。为消除由愤怒造成的内心紧张,采取发泄的方式,以特定的对象为目标进行发泄、报复,带有公开性、突发性特点。
(3)离轨型。由于不良的需要,以违反道德规范的方式,如偷窃、欺骗、斗殴、游荡、破坏公物等,带有经常性、有意性特征。以上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初中生学业和品德分化现象的成因
1、少年期身心矛盾冲突的影响学生进入初中后,各自心理矛盾日益明显,主要有: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升入中学,有的以胜利者自居,殊不知班级群体中宠儿荟萃,渐渐发现那种优势不复存在。有的对新环境,新的师友,新的教学内容、设备等都不适应,转而产生焦虑和自卑。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刚入初中,有的学生感到轻松,原来的内驱力消失,有的热衷于娱乐,思想上放松,尤其当课程内容悄然加深,尚未意识到,到初二才惊感被动。这些矛盾的交织,实际是对他们盲目自满情绪的一种否定。
2、过重的学习负担和教师教育态度、方法不当的消极影响。首先是教师对少年学生认识上,只看到是危机期,没有看成是最佳教育期。其次是教学方法不主动,教学要求过高,加上家长对学生的压力,都使学生增强了厌学情绪。尤其是过重学习负担,形成学生重度焦虑。再次是教育态度和方法的失当,如缺乏对学生学业、品德分化采取有效手段,重智轻德等。
3、家庭教育失误的影响,从家教类型看,大致有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健全家庭民主型家教多数具有优势,但各种类型的家庭都会出现家教失误。调查表明,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家庭成员关系差,对孩子管教态度不一致,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过低,缺乏家庭教育知识,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征,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因袭封建宗法制的棍棒主义,或放任自流等,这些都在客观上产生着负效应。
七年级政治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知识点人教版
初二政治上册知识点-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敞
城市要望得见“天际线”
身份证管理,呼唤技术创新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时政热点:“委屈奖”让城管队员少受“委屈”
2017中考政治知识考点总结: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2017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民主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人教版初一上学期政治身边的侵害与保护知识点
2016年10月11日时事政治(国内)
时政热点:领导干部咋就不能“亲自”
新人教版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高三政治知识点-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如果我是一名扶贫干部
政治热点:贪赃惧而不用 贪官智商何其低
高三必备:高三第一轮政治学科复习计划及重点
城乡医保并轨,增强全民医疗服务“获得感”
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
习近平将对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
月亮门坍塌当引以为戒
2017高考政治学习方法: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2017中考政治第一次摸底测试题(含答案)
重建社会信任,从消除误解开始
2017高考政治复习要点:一轮复习应注意哪些重点
时政热点:以“六个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6年10月11日时事新闻(国内+国际)
2016年10月11日国内时事新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计划整理(高三必看)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