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生学业和品德分化的规律
1、学业分化先于品德分化
从客观因素讲,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课程难度、深度的加大,造成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加。如果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适应,都可使心理矛盾加剧。表现出学业分化的特征是:
(1)学业分化前有个分化准备期。即学生六 年级时,在升学因素作用下,有种紧张感;升入中学后,在赞扬声中又产生了优越感,于是学业和品德上的缺陷被掩盖了。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的变换、师友同学的更新,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会引起复杂的心理矛盾。
(2)学业分化出现于初二下学期。这时学生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发展,独立意向明显,家庭、学校的影响在减弱。
因此,自主性发展要求同自我调控能力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结果使学业波动现象大量出现。调查结果学业波动型学生占92%,稳定型学生只占8%。
2、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品德分化的重要标志
所谓问题行为,是由于心理因素作用而形成的说谎、厌学、逃学、作弊、早恋、出走、侵犯、不良结交等行为。其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过失型。由好奇、好动、试探、模仿、畏惧等心理状态和不良需要引起,以违反纪律的行为方式,如骂人、打架、损坏物品、逃学等,带有偶发性、情境性、盲目性等特征。
(2)侵犯型。受挫折后引起的不良情绪。为消除由愤怒造成的内心紧张,采取发泄的方式,以特定的对象为目标进行发泄、报复,带有公开性、突发性特点。
(3)离轨型。由于不良的需要,以违反道德规范的方式,如偷窃、欺骗、斗殴、游荡、破坏公物等,带有经常性、有意性特征。以上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初中生学业和品德分化现象的成因
1、少年期身心矛盾冲突的影响学生进入初中后,各自心理矛盾日益明显,主要有: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升入中学,有的以胜利者自居,殊不知班级群体中宠儿荟萃,渐渐发现那种优势不复存在。有的对新环境,新的师友,新的教学内容、设备等都不适应,转而产生焦虑和自卑。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刚入初中,有的学生感到轻松,原来的内驱力消失,有的热衷于娱乐,思想上放松,尤其当课程内容悄然加深,尚未意识到,到初二才惊感被动。这些矛盾的交织,实际是对他们盲目自满情绪的一种否定。
2、过重的学习负担和教师教育态度、方法不当的消极影响。首先是教师对少年学生认识上,只看到是危机期,没有看成是最佳教育期。其次是教学方法不主动,教学要求过高,加上家长对学生的压力,都使学生增强了厌学情绪。尤其是过重学习负担,形成学生重度焦虑。再次是教育态度和方法的失当,如缺乏对学生学业、品德分化采取有效手段,重智轻德等。
3、家庭教育失误的影响,从家教类型看,大致有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健全家庭民主型家教多数具有优势,但各种类型的家庭都会出现家教失误。调查表明,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家庭成员关系差,对孩子管教态度不一致,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过低,缺乏家庭教育知识,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征,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因袭封建宗法制的棍棒主义,或放任自流等,这些都在客观上产生着负效应。
北师大版初三上册政治《树立科学发展观》习题
经济时事热点:防“洪水猪”爬上餐桌还需补强政策栅栏
文化时事热点:“墨子”上天,传承落地
经济时事热点:外卖平台竞价排名是变相的“骗钱”
(教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社会时事热点:带孩子上班的医生需要理解
人教版初一政治上册《让生命之花绽放》基础练习题
精编八年及上册政治教学计划格式《男生·女生》
政治时事热点:报数据“靠感觉”源于责任心“没到位”
政治时事热点:“小村大书记”彰显担当情怀
“失独养老院”释放了政策善意
政治时事热点:干部不吃亏 怎么能让群众吃亏
环境时事热点:灯光污染,到哪去看“月亮的脸”?
毕业生青睐“体制内”只为求稳?
2016年初三上学期政治《实施科教兴国》习题及答案
北大“屠夫”并不违和
文化时事热点:比“地图炮”更可怕的是舆论暴力
文化时事热点:奥运竞技,得有“输的心服口服”之胸怀
人教版初二政治《同学·朋友》教学计划模板
初一政治第三课知识点总结第三课 珍爱生命
16年七年级暑假作业政治答案(必备)
初二暑假政治作业布置(2016年0
中考政治考点备考让生命之花绽放
初三政治上册》《认清基本国情》知识点归纳
2016年8月16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人教版初一政治上册《欢快的青春节拍》知识点梳理
老干部的“民生情怀”值得点赞
初一暑假政治作业练习题精编
朋友圈关了一年之后……
剪断论文生产链,还学术以清明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