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情感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其一般作法有三:
(1)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以名人、榜样之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可请名人、英模报告,可宣讲英模故事,可阅读名人传记,建立名人名言录等。
(2)可就近用本校本班的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用道德情感来激发、感染学生,才能使其实行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2、以情境激情。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工厂、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就可唤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要注意两点:
(1)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如国庆节讲《热爱祖国》,教师节讲《尊敬老师》,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爱护集体》。
(2)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墓前、十字路口、圆明园遗址、万里长城)、录相、影片、录音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道德情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情材料,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品德教育。
3、以行为实践激情。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我们如何创造实践条件以行激情呢?可否从下面三点作出努力:
(1)开展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
(2)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使其道德情感得到逐渐培养。
(3)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这也是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一项途径。
时政热点:流转的地为何不种粮?政府要守住政策底线
时政热点:扎好笼子,勒紧心中“紧箍咒”
时政热点:四中全会宣示“法治的尊严”
时政热点:勿让“年轻”成为干部提拔“绊脚石”
时政热点:建设以人为本的法治文明
时政热点:四中全会的“法治语境”
时政热点:“四体不勤”是领导干部“四风”的表征
时政热点:“天价垃圾袋”装走的是公信力
时政热点:机构"瘦身"是法治必需,"健身"是责任所在
时政热点:从国考新变化看改革新风
时政热点:会议费预算因何逆“表态”增长
时政热点: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够得着的晋升通道”
时政热点:破解“作风反弹”难题
时政热点:如何“修补”基层公务员晋升“断层”
时政热点:瞄准“靶心”激活每一个“平安细胞”
时政热点:“八点要求”唱响从严治党“好声音”
时政热点:反腐伴生懒政如何防治
时政热点:“改革拖延症”是“软腐败”
时政热点:适应作风新常态需安好“三心”
时政热点:培养年轻干部要远离“温室”
时政热点:用法治精神推进改革大业
时政热点:让法治信仰镌刻在全民心中
时政热点:以治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时政热点:“网格一体化”开启社会治理新格局
时政热点:理解基层 品味基层
时政热点: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抓好“知、情、意、行”
时政热点:反腐不可能再“松”
时政热点:从严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时政热点:在依法治国总目标指引下开拓进取
时政热点:基层干部是基层法治建设的“落地桩”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