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认为,当前的德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订出各种规走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眼眼贴贴,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③单向灌输。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某种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理论体系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素养、内在信念上下工夫。二是外在制的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道德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2.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思想愈来愈为人接受。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此,没有后者就会使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3.从全球范围看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尽管学源林立,模式纷繁,但其核心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与素质。英国威尔逊马库菲尔的德育主张与实验、瑞士皮亚杰的活动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儿童学习与自我教育等等,都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强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者引导下,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与活动。
此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良好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主体参与性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实验中,我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了改革,努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做到三性四变。
三性是指德育教育活动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具有三个特点:
1.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德育活动的主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学校活动中的主人,来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激发道德动机,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影响。
2.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引起积极思考,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去。
3.独立性。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走路,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德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
四变是指:
1.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从主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决定自己的行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作出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主体意识。二 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学校中的地位。我们开展争当小主人的活动,试行干部轮换制,使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的尊严。三是引发需要。
我们在教育中一改过去教师以权威身份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努力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引发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如成功欲,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
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
2.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
学校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校园内进行温室育苗,而要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出校园,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
一是充分挖掘当地德育资源。庙港镇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她傍依太湖,远连西山,湖光山色,有着物阜景华的自然资源,庙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唐代陆龟蒙,近现代的费孝通、费达生等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编写了三史(林史、厂史、校史)、《红村名人》等乡土教材。二是建立基地,拓宽育人渠道。我们建立了太湖节制闸、敬老院、全蜂集团为十多个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活动,让学生看家乡新面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檄情。三是聘请校外辅导员。我们聘请离休老干部、派出所干警、敬老院老人、工厂企业领导等担任校外辅导员,让他们来校给学生作讲座,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变显性教育为显、隐性相结合的教育。
显性教育是指学校各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堂教育活动及基本管理形态等直接教育,隐性教育则包含于周围的环境、人的行为和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即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间接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我们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使德育教育人耳、人脑、人心。一是优化人际关系。改变师生关系,由命令式、强制式变为平等式、民主式,创设互尊、互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的同学关系。二是优化文化环境。努力创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还在走廊、过道、宣传橱窗张贴(挂)名人画像、语录及学生作品,构筑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三是优化物理环境。尽管我们校园狭小,但我们想方设法,栽花种草,堆叠假山,创设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以此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他律转向自律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条儿童品质发展规律。所谓他律,是指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所谓自律,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由此,我们努力在主体参与性教育方面追求教育的自律性。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修养,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会活动,让学生自己制订一日常规。二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盛自我评价,如开展期中、期末的两次学生自我鉴定(百分)及互评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判断,明确优点、缺点,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由于我校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我校已连续十年无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被吴江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七年级政治做自立自强的人教学设计
挫折面前也从容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教案
扬起自信的风帆 导学案
唱响自信之歌导学案
相逢在花季
七年级政治自己的事自己干导学稿
走近法律教案
走进法律 导学案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
七年级政治珍惜无价的自尊教案
《珍惜无价的自尊》导学案
自我新形象》教学设计
七年级政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导学稿
七年级政治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导学稿
珍惜无价的自尊
《扬起自信的风帆》
七年级政治让我们选择坚强导学稿
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扬起自信的风帆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导学案
自己的事自己干
少年能自强教学案
人格不可辱
七年级政治下册课文知识点归纳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导学案
悦纳自己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