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又明确将心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组成部分,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德育的内涵和外延亦随之扩大,德育的概念也面临新的突破。我们认为,德育就是促使德性潜能在悟能基础上的自我实现,目的在于充分开启和实现人性中的德性潜能;而德性是指存在于人和人(推及社会),人和自然以及人自身内部(如主我与客我、自在与自为)之间的三维价值追求。因此,德性结构是三维的,它派生出四种品质,即伦理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品质、生态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德育包括四种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缺少任何一种教育,德育都是不完全的。
根据国家对德育的新要求,基于德育面对的新形势,我校希望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并探讨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以达到完善德育内涵的目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名称及含义,我校课题组经过实践实验,逐步统一界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影响,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发展其潜能并预防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出现。
一、有关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我校地处深圳特区,是一所典型的移民子弟学校,学生中暂住人口总数达80%,他们随父母走南闯北,生活的起伏曲折烙印在其稚嫩的心灵,折射出或明或暗的光点,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因素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我校进行了两次大型问卷调查:一次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拟定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卷》,一次是我校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小学生心理测验》(学生卷和家长卷)。调查对象是九七年四年级三个班,共154人,常住户口22人,暂住户口132人,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条件影响、本人的性格、心理、人际关系、学习目标、理想、态度、择友标准等。
通过一系列的测试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主流是良好的,主要表现在:⑴ 对家庭社会有基本正确的看法和基本正确的态度。如问到为什么学习?回答学习文化知识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的占73.3%。⑵ 能向好的方面看齐,实实在在,不慕虚荣,心理状态比较正常。如你的朋友比你成绩好,受到老师表扬,你会想:① 没办法,我是不行!② 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老师对他偏心!③ 他怎么学的,希望有一天也像他一样有好成绩。选择①占7%,② 占4.3%,③占88.7%。⑶ 有一定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如问到在街上遇到坏人坏事,你会怎样?回答找警察叔叔,报警或挺身而出作斗争的占67.5%。问零花钱主要用于哪个方面?回答买文具书籍和救助有困难人的占69.5%。
虽然总的情况良好,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① 知与行不能统一。小学生认知上和口头上一般能懂得是非,但行动上并不完全按其认知去做。例如明知要遵守交通规则,但仍然会乱穿马路。② 对待朋友的态度喜忧参半,问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答有钱有地位占32%,家庭环境好占59%,学习优秀占9%。③ 自信心不足,缺乏上进心。问老师上课提出问题时,你会,回答想举手但又怕答不好占31.2%,不愿举手,只要心理明白占29.2%。另外,人际交往情况测试,154人中主动愿意和同伴交往的占21%,不敢和不愿交往的占45%,不会交往的占34%;性格测试表示,性格外向的占30%,内向的占42%,混合型的占28%。暂住生和常住生进行比照,我们发现,暂住生中内向、多疑、自卑者比例较大,但自尊、诚实、上进者居多,积极与消极因素共存,闪光点和阴暗面相随。
探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⑴ 许多家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否正当,学习上只要求孩子的分数,不管学习方法是否适当,孩子能力是否适应。有些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对子女在学习上不能给予影响或指导,个别家长自身就有不良习惯,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⑵ 社会负面影响不可小视。深圳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这是主要的,但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黄、赌、毒等还未根除,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情况也不乏存在等,这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的源头。⑶ 学校教育也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应试教育的影响时多时少,造成学生课业负担不轻,引致学生心理负担重,使青少年被动地陷入紧张、焦虑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心理教育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任务至关重要。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索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基本方式是:团体发展性教育、团体调节性教育、个别发展性教育及个别调节性教育四种类型。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将以上方式综合运用,具体地说,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每周定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配备了国家教委九五重点科研成果《小学生心理教育读本》为心理健康课的教材。在心理健康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了解自己成长的心理、生理特点,克服成长的烦恼,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适应各种环境,使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此外,学校还定期给家长上心理辅导课,提高家长的认识,使之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能给孩子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融洽家庭成员关系,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充分利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时时刻刻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如语文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天地,寻找美、发现美、谈论美、描写美,使爱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数学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然课上,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体育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顽强拼搏,刻苦锻炼,使学生意志坚定。可以说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都塑造着他们的精神和品格。由于心理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使我校逐步形成了教法为导,学法引路、心理渗透,媒体辅导等先进的教学模式。
3、利用班队活动有效地进行沟通。学生生活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每个班集体就犹如一个家庭,老师是这个家庭的家长。班队会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每周的班队会上,各班都举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培养自信心的我真行,处理人际关系的朋友交往ABC,还有一些体育比赛、游戏等文体活动。这种活动活动面广,能够使班上的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家庭的可亲可爱。同时,在班队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各种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使学生能尽快融入集体。
4、创设各项特色活动。几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摸索出一些具有特色的教育方法,除每二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外,还创设一些颇具特色的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⑴、开设童年风车转转转心理咨询辅导室。学校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集体心理辅导,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对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辅导、记录,指导他们学会情绪保健,适当调控自己的言行,必要时还接受家长的咨询。三年来,我校心理咨询室共接待学生个人咨询76人次,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15次。
⑵、设立知心姐姐广播和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接待不愿当面咨询的学生和家长。每天11:2013:00都有专职教师守候在电话旁,倾听来自学生心灵的诉说,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每天13:5014:10,知心姐姐广播给每个同学带去心灵的问候,抚慰孩子们的心田。
⑶、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每两周一次),刊出心理学知识板报(每月一期),出版心理素质教育校报,介绍心理学知识(每月两次),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心理问题。同时,不定期为家长举办心理素质教育专题讲座和座谈会,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水平。
⑷、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因此,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心,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心理调查活动,开展亲近大自然,体验美好人生的专题活动,城市美容天使活动,向南之星竞选,少先队队委和广播员竞选等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由于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不论参加校内活动,还是校外活动都表现得十分踊跃。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能
有付出就有收获,几年来,我校以心理教育为主线,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促进了素质教育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心理教育大大促进了德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都不断得到规范、提高。全校学生无一人沾染毒品或参与非法组织,违法犯罪率为零,学生思想品德良好率达到80%以上。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有216人次获奖,共发表美术、书法、习作作品104件。教师在积极各类比赛中获奖42人次,发表论文59篇。几年来的实验与研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政治教学随笔
高二年政治教学反思
撑起法律保护伞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初一政治教学随笔
小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随笔
一分为二地看待“一分为二”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教学设计
高一《思想政治》要抓住一条主线
初一年级思想品德政治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探究与实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
人们说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花季中的男孩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初三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品德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课教学随笔
如何看待“公务员涨工资”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正确理解矛盾概念
如何看待“上海问责”问题
如何看待“严打非法删贴”问题
2015年1月26日国际时事
高三二、三轮政治复习需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生活处处有情趣教学设计
初三年级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随笔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随笔
如何看待“呵护乡村医生的尊严”问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