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_政治教学-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 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04

中学化学教学就其所涉及到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来说,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此,通过化学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教师可结合物质的结构、分类、性质、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使他们初步具备识别伪科学的能力。 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将有助于学生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自然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学生的思想就会受到鼓舞和激励,促使他们解放思想,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中,敢于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寓于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从而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之目的。

一、世界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教育

(1)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地球上的一切客观物体都是由百余种化学元素所组成,即使是生物体的化学成分也仅仅是碳、氢、氧、氮等为数不多的元素。从19世纪开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深入到微观,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工作者不断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微观粒子,但这些基本粒子仍不是最小的,它们还有其自身的层次结构。同时还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有其主体和运动方式,所以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构成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初学化学者一般兴趣都比较浓厚,求知欲较强。对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情趣盎然。然而,当他们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又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理论与直观的化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例如,初三化学第一章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学生自然最先想知道的就是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和分子照片吸引学生并得出结论,即世界是物质的,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这样,学生很自觉地就接受了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思想。又如,在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时,通过实验中的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揭示了分子破裂,原子重排而生成新的物质。总结出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运动着。通过分子、原子总是在不停运动这一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物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一辩证思想。 (2)质量互变教育 众所周知,事物的变化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认识这一理论,笔者在讲分子一节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意渗透。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比较抽象的理论,笔者用一根粉笔,设想把它无限分割,同时指出,当我们把它分割到最后一个分子时,它还保持着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假如我们继续分割,破坏了最后一个分子时,是否还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呢?学生会很快答出,这时就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了。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了分子定义,又从中向学生进行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同时指出,任何事物都可能由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使学生对事物的质变上升到理论性的认识。 又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时,在向学生揭示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时,笔者也采用了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辩证思想作为基础。强调指出,正是由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改变,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通过讲述这些知识,使学生懂得了物质的量变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没有量变也就没有质变这一辩证法则。

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教育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与统一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方面的不同倾向。对立统一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质、现象、和过程的本身之中。教师的任务在于能通过化学教学向学生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使学生会用矛盾的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 对立统一的观点,可以说俯拾皆是,如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得电子与失电子、阴离子与阳离子、化学反应的吸热与放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这些内容都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 例如:讲原子结构时,强调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的对立统一体。原子核与核外电子之间相互吸引,这是原子内部的吸引因素, 原子内部的排斥作用,有来自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也有电子高速绕核运动的离心力。 又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运用了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使初中学生从得氧和失氧的初步认识中,上升到生动的辩证认识的方法,指出,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矛盾的双方,又构成一个整体。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双方各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题。没有氧化,也就无还原,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又使学生树立了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的观点。从而使他们增强了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教育

(1) 重视学生分组实验的实践活动 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所以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对自然界的性质和规律的逐步认识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和发展了各门自然科学,科学就是在实践需要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上是验证性的实验。因此,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讲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的兴趣非常浓厚,作为教师要积极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育,使学生懂得,科学上的一个重要定理或结论,都是前人通过多次的实践活动,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多次反复甚致多次失败,最后才得出的结果。如氧气的发现。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认识,才能对研究的对象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片面到全面。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认识事物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感知其现象,揭示其本质。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唯物主义思想。

(2) 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一节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物质能量守恒,而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是否守恒?想要探索这个问题必须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这时,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最关注的。因此,可同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除教材上的两个实验之外,还应补充实验,如蜡烛燃烧。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的结论。而有些化学反应由于产生的气体散逸,(蜡烛燃烧)造成质量不守恒的假象,要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用科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这样,使学生懂得认识是从实践中来,而得到的认识必须通过分析、归纳辩别真伪上升到理论。再通过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正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而化学教材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容。作为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材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化学教材,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指导学生。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是教师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前提。

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必须抓好双基这个基础,处理好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对立统一关系。只有打好双基这个基础,才有利于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中,针对教材进行思想教育,不能生搬硬套、顾此失彼。应寓思想教育于科学教学之中,通过教学中的自然渗透,使学生易于接受,学之有趣,品之有味。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政治视频

小升初总复习——5个数的平均数是30,将这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前三个数平均25,后三个平均35,中间一个是多少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当冲突发生后》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朱艳芬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我爱秋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袁雯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浙江王飞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广西苏琬芳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俞英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心电老虎》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沈淑飞

小升初须知part2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甘肃雷婷

小升初真题讲解4

与"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