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资源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小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程资源,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品社教学有机结合,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我们如果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正如孔子说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图文并茂,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浏览这些图文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课本的表达的内容和主题。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远离他们生活的图文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难事!怎么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领会品社课本的内容?我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色的活动。
如:在学习《悲壮的抗争》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及资料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观看了《甲午风云》这部反映这事件的影片。在充分掌握了当时的一些重要历史信息后,大多数学生义愤填膺,心中充满愤懑之情。这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讨、交流自己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看法和体会。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北洋舰队这一当时号称“亚洲第一舰队”战败的真正原因,深刻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从而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运用电教手段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能较好理解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对社会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品行,也就可以从容自如、得心应手。
二、利用电教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我们可根据社会教材,结合少年儿童的这一情感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人民当家做主人》这课对小学生来讲难度非常大。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人大的组成和职权,以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职能等许多政治制度方面的常识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这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的部分音像资料,让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仿照,开展班级民主大会,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班级管理,从而体味人大代表参政时的心情,对“人民当家做主人”这一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以电教媒体为引导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切入,拓展到社会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运用多媒体再创教材,引导学生行为。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教材与其他读物不同之处在于它要通过教学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达到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教学中,我结合儿童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的理解,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对教材做出相应的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获得的现实生命力,让学生的感受、思想、感情得到提升,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获取了一定的知识,思想感悟才有所提高,才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行为。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单元,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清朝时的吸食鸦片后的照片,现代人吸毒成隐的照片和事例,然后问学生:“现在毒品都有那些形式?”学生根据自己从电视、电影中了解到的信息,纷纷说出“白粉”、“冰毒”、“摇头丸”等现代毒品的名字。这时我告诉他们,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身边就有吸毒人员,并且号召学生远离毒品,在中队旗上签字永不接触毒品。通过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地认识现实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果在教学中图省事,不再创教材,也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开展活动,那么学生只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死记条条框框,达不到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失去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运用电教设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各种电教设施的普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思考表达,创造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开国大典》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室查阅资料,然后通过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深深体验到当时全国人民激动的心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畅想着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发展祖国的经济,建设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明天!这样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发展。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电教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激情;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新型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时空局限,拓展了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十五课第一框
情绪——奇妙的“窗口”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意志坚强的表现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